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栖霞

标题包含
栖霞
冷烟缠山腰,暗水冽石骨。 欲风松先鸣,未雨苔已滑。 洞前多琪花,洞里多紫霞。 高人得所栖,日永蒸胡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玉蟾(1293年-136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9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做过和尚和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腰萦绕着烟雾,溪水潺潺映出岩石。 想是风吹松枝声先传来,未等下雨青苔已经湿润。 洞口周围绽放着花朵,洞内涌动着紫霞般的气息。 隐者在此处找到了栖息之地,整天都在料理那紫霞般的胡麻籽。
去完善
释义
《栖霞》这首诗是元朝诗人白玉蟾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注解: 1. 栖霞:诗题,指在栖霞山的一处景色。 2. 冷烟:指山林中弥漫的烟雾。 3. 山腰:山的中部,这里用来形容烟雾缭绕的山景。 4. 暗水:指流动的溪水。 5. 冽石骨:冽,寒冷;石骨,石头表面。这句话形容流水撞击石头时的声音。 6. 欲风松先鸣:欲风,将要刮风的时候;松,松树;鸣,发声。这句诗句表示当风还未吹来时,松树就开始发出声响。 7. 未雨苔已滑:未,没有;雨,雨水;苔,青苔;滑,光滑。这句诗句表示在没有下雨之前,青苔就已经变得湿滑了。 8. 洞前多琪花:洞,洞穴;琪花,一种仙境中的花朵。这句诗句描述洞穴前面的美景。 9. 洞里多紫霞:紫霞,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句诗句描绘洞穴里的景象。 10. 高人得所栖:高人,指有道行的隐士;得所栖,找到了合适的栖息地。这句诗句赞扬隐士们找到了理想的隐居之地。 11. 日永蒸胡麻:日永,阳光充足;蒸,蒸煮;胡麻,一种油料作物。这句诗句形容阳光充足时蒸食胡麻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栖霞》一诗借景抒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首联“冷烟缠山腰,暗水冽石骨”描绘了山中烟雾缭绕、水流潺潺的景色,突显了环境的清冷与幽深。颔联“欲风松先鸣,未雨苔已滑”则以松树的风声和湿滑的青苔暗示风雨将至的征兆,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力量。颈联“洞前多琪花,洞里多紫霞”通过对奇花异草和紫霞美景的描绘,展示了洞中的瑰丽景象。尾联“高人得所栖,日永蒸胡麻”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雅士的赞美。全诗境界深远,意境优美,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人生哲理的探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栖霞》这首诗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诗人白玉蟾的作品。白玉蟾是宋代著名文学家、道士,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白玉蟾选择遁入道门,寻求心灵的慰藉。他在游历山川的过程中,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其中就包括这首《栖霞》。 在这段时间里,白玉蟾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波折。他曾经求学于太学,但受到当时政治腐败的影响,对官场感到失望。后来,他选择了出家为道士,云游四方,潜心修炼。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无常,这些感受都体现在了他的诗歌中。 《栖霞》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景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在游览栖霞山时的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白玉蟾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以及他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