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
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
故园信息。
爱渠入眼南山碧。
念上国。
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
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
露蛩悲、清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
年少俊游浑断得。
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翦梅烟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清澈,看到疲倦的柳树和忧愁的荷花,大家都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废弃的楼阁先感到凉意,古老的帘子在黄昏时显得空荡荡,大雁最讨厌风的力量。
关于故乡的消息。
喜欢它进入眼睛的南山绿色。
想起那国家。
谁会是、喜欢吃鲈鱼的江汉河流还没有回来的旅客。
还有每年的末尾,瘦弱的骨头面对风吹,夜晚听到秋天的声音,吹动了寂静。
蟋蟀悲伤,明亮的灯光和冰冷的屋子,翻书愁眉不展,头发变得雪白。
年轻的英俊游玩已经完全忘记了。
但是令人同情的地方,无奈地慢慢地灵魂惊恐,在南边的池塘采摘香气,在烟雾弥漫的驿站剪枝梅花。
去完善
释义
1. 江水苍苍:形容江水的深蓝色。
2. 倦柳愁荷:形容秋天的树木和荷花,给人一种忧愁的感觉。
3. 废阁先凉:废弃的楼阁首先变得凉爽。
4. 古帘空暮:古老的窗帘在傍晚时分显得空荡荡的。
5. 雁程最嫌风力:大雁的行程最讨厌风的阻碍。
6. 故园信息:关于故乡的信息。
7. 爱渠入眼南山碧:喜欢那南山的翠绿景色。
8. 脍鲈江汉:指江汉地区的人们喜欢吃鲈鱼。
9. 还又岁晚:又到了寒冷的冬天。
10. 瘦骨临风:形容人的身体瘦弱,面对寒风。
11. 夜闻秋声,吹动岑寂:夜晚听到秋天的声音,让人更加寂寞。
12. 露蛩悲、清灯冷屋:蟋蟀的叫声和冰冷的灯光、寒冷的房子。
13. 翻书愁上鬓毛白:翻阅书籍时,忧愁的情绪涌上心头,头发也变白了。
14. 年少俊游浑断得:年轻时候的欢乐时光已经消失了。
15. 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只是可怜的地方,无奈灵魂害怕时间的流逝。
16. 采香南浦:在南边的渡口采摘花香。
17. 翦梅烟驿:在烟囱边的驿站剪梅花。
去完善
赏析
《秋霁》是宋代诗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诗中通过对江水、倦柳、愁荷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秋天的寂寥和哀伤。
首句“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以江水之苍茫、倦柳之低垂、愁荷之枯萎,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江水、倦柳和愁荷都是秋天的象征,它们共同传达了秋天的寂寥和哀伤。
接下来,诗人在“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中,通过对废阁的凉爽、古帘的暮色以及大雁害怕风力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寒冷和孤独。这些意象都传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受。
在“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中,诗人通过故园的讯息、南山的碧色以及对江汉未归客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些情感都源于对秋天景色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紧接着,诗人在“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中,通过对岁晚的瘦骨、秋风的声音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寂寥和孤独。这些意象都传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受。
最后,在“露蛩悲、清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翦梅烟驿”中,诗人通过对蟋蟀的悲鸣、清灯冷屋以及翻书时愁绪爬上鬓角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已去的惋惜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些情感都源于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霁》是南宋著名词人史达祖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当时,史达祖作为南宋朝廷的一位官员,经历了宦海沉浮,人生阅历丰富。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严重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史达祖作为一名文人官员,既感受到了国家的危机,又体会到了个人命运的无奈。
史达祖的词作以婉约细腻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在这首《秋霁》中,他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秋雨、秋水、秋月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文人在面对国家危局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