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其七
酦醅新酒人间熟,蓓蕾寒梅岭上开。
亲自折归罇畔去,几回寻向雪中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酿出新酒待成熟,梅花岭上寒蕾开。
亲手折取置杯旁,寻觅数次踏雪来。
去完善
释义
1. "酦醅":指酿酒后使酒发酵。这里的"醅"是酒的意思,"酦"则是动词,指使其发酵。
2. "蓓蕾":指的是含苞待放的花,这里指未开的梅花。
3. "岭":这里指白云山,位于中国广州市北部,以梅花著称。
4. "折归":这里指采摘梅花后带回。"折"是动词,指摘取;"归"是副词,表示动作的趋向或结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黄裳的一首咏梅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梅花盛开的喜悦和期待之情。
“酦醅新酒人间熟”,诗人以新酒发酵成熟为喻,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因为新酒的发酵成熟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而春天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
“蓓蕾寒梅岭上开”,这一句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的山岭上盛开的景象。蓓蕾是指花骨朵,这里用来形容梅花即将盛开的状态。这句诗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风貌。
“亲自折归樽畔去”,这一句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他亲自去采摘梅花,将其放在酒杯旁边,象征着与梅花的亲近。
“几回寻向雪中来”,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多次在雪中寻找梅花的场景。寻向雪中来,形象地表现出了梅花在风雪中的美丽姿态。同时,这也暗示了梅花在寒冷的天气中依然绽放,体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 其七》是明代诗人黄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傲霜斗雪、独步早春的顽强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首先,我们从诗题中的“其七”可以推断出这是一组以梅花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之一。黄裳生活在明朝中晚期(约1547年-约1623年),正值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时期。当时,由于宦官权臣的专横,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这一时代背景为诗人创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正义、美好事物的追求。
其次,纵观黄裳的一生,他在官场多年,虽担任过地方官职,却始终未受到朝廷的重用。这种怀才不遇的现实遭遇使他对人生的苦难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在他的笔下,梅花成了坚韧不屈的象征,寓含着作者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梅花 其七》是在明末特定历史时期和现实境遇下创作的。诗人在展现梅花风姿的同时,抒发了自己执着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