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新城道中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新城道中二首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人世间有多少条分岔的道路?或许可以到田野间去询问那些共同劳作的农夫,寻找答案吧。
去完善
释义
岐路:岔路,比喻人生的多种选择;耦耕:两人并肩耕地,代指隐居田园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身世悠悠”开篇,奠定了沉郁而又旷达的情感基调。上片通过描写溪边驻足、倾听溪声,以及“散材”与“疲马”的自喻,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疲惫。下片则笔锋一转,从茶农的喜悦和深山中的清廉官员切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并借此寄托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提出疑问,将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人生道路,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质朴却意蕴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豁达洒脱又不失细腻的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当时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这一时期,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外放到杭州任职。在巡视新城的途中,诗人骑马穿行于山水之间,目睹田园风光与民生景象,内心感慨万千。他借景抒情,既表达了对仕途坎坷的无奈,又流露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此时的苏轼已过不惑之年,经历了宦海沉浮,心境渐趋旷达,但依然难以完全释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