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县野翁亭
势利纷纷万虑侵,县亭聊可一登临。
目前不近将迎路,尘外能消富贵心。
燕处自知如隐遯,纵谈谁更及浮沉。
时平乐得常栖地,且向幽闲寄楚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纷杂的事物困扰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去县亭暂时登高远眺吧。现在的我们并不追求名利道路,尘世的繁华也不能影响我们的淡泊之心。我们在静谧的地方自得其乐,如同隐居一般;纵有人谈论世事沧桑,我们也无心动容。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我们要找到一个平静安宁的地方,让那些闲适的生活和诗词歌赋陪伴着我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势力:指社会上的各种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
2. 万虑侵:表示内心的忧虑和烦恼很多。
3. 县亭:即南充县的野翁亭。
4. 聊可:勉强可以。
5.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指登上野翁亭。
6. 目前:眼前。
7. 将迎:迎来送往,这里指迎来送往的路。
8. 尘外:尘世之外,这里指远离尘世的纷争和纷扰。
9. 能消:能够消除。
10. 富贵心:追求财富和地位的心态。
11. 燕处:像燕子一样栖息,这里指在野翁亭悠闲地生活。
12. 如隐遯:就像隐居一样。
13. 纵谈:随意谈论。
14. 更及:更不必说。
15. 浮沉:沉浮不定,这里指世事的变幻无常。
16. 时平:太平盛世。
17. 乐得:乐意得到。
18. 常栖地:经常居住的地方。
19. 且向:暂且向着。
20. 幽闲:清幽闲适。
21. 寄楚吟:寄托楚地的吟咏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南充县野翁亭时的所见所思。诗人以登高望远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摒弃和对清静自然的向往。诗中的"县亭聊可一登临"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而"目前不近将迎路,尘外能消富贵心"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渴望通过大自然来涤荡自己的名利之心。诗人以"燕处自知如隐遯,纵谈谁更及浮沉"表达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最后两句“时平乐得常栖地,且向幽闲寄楚吟”则流露出诗人愿意在此幽静之地享受诗意的生活,以此寄托他的志趣和理想。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充县野翁亭》是宋代诗人吕陶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70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当时,吕陶作为一位才子,仕途并不十分顺利,曾在地方担任一些职位,这首诗歌就是他在南充任职期间创作的。
在这个时代,宋朝的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文人墨客辈出,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都在这个时代留下了璀璨的篇章。吕陶深受这种氛围的影响,他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描绘自然美景,这首诗正是他游历南充县的野翁亭时所创作,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