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芍药花开忆牡丹绝句

标题包含
芍药花开忆牡丹绝句
风雨无情落牡丹,翻阶红药满朱栏。 明皇幸蜀杨妃死,纵有嫔嫱不喜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山东巨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王禹偁进士及第,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风雨无端摧牡丹,台阶上盛开红药布满红色栏杆。唐玄宗逃避到四川时,杨贵妃已死,即使有美丽的宫女也无法欣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花朵大而美丽,供观赏。 2. 牡丹:一种木本植物,花朵丰满华丽,是中国著名的花卉之一。 3. 王禹偁:北宋诗人,政治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 4. 风雨无情落牡丹:意思是牡丹花被风雨吹打凋谢。 5. 翻阶红药满朱栏:指芍药花在台阶上盛开,红艳的花朵充满整个红色的栏杆。 6. 明皇幸蜀: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中逃往四川避难的事件。 7. 杨妃:即杨玉环,唐玄宗的贵妃,后世多称其为“杨贵妃”。 8. 纵有嫔嫱不喜看:即使后宫中有众多佳丽,我也无心欣赏她们的美色。这里比喻牡丹花的凋谢让作者感到悲哀,失去了观赏的兴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一首咏芍药的诗,题目中的“绝句”是指五言或七言的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芍药花的美丽和感慨牡丹花的凋谢,隐喻了唐玄宗在马嵬坡赐死杨贵妃的故事。 首句“风雨无情落牡丹”描述了牡丹花在风雨中凋谢的景象。这里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赋予人类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牡丹花凋谢的惋惜之情。同时,这一句也暗含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第二句“翻阶红药满朱栏”则描绘了芍药花的美丽景色。“翻阶红药”指的是盛开在台阶上的芍药花,其鲜艳的红色与牡丹花相映成趣。而“满朱栏”则形象地表现出芍药花的繁茂,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第三句“明皇幸蜀杨妃死”则引用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明皇幸蜀”指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逃往四川避难,而“杨妃死”则指在马嵬坡事件中,唐玄宗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得不下令赐死杨贵妃。这一句将历史故事融入到诗歌中,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最后一句“纵有嫔嫱不喜看”则是诗人对唐玄宗的讽刺。即使有美丽的嫔嫱相伴,唐玄宗也无法再欣赏到像杨贵妃那样倾国倾城的佳人。这里的“不喜看”并非真的不喜欢看,而是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死感到悲痛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赞美和对牡丹花的惋惜,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故事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悲剧命运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世的无常,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芍药花开忆牡丹绝句》是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94年,正值宋太宗至道年间。在这个时期,王禹偁任翰林学士,参与朝廷的重要决策。他因直言敢谏、忧国忧民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但也因此触犯了权贵的利益,遭到排挤和诽谤。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官场环境中,王禹偁深感自己如同被遗忘的牡丹花,虽曾艳丽一时,但最终却被弃置一旁。 这个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盛世末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官僚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政治斗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禹偁作为一名正直的文人,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思考,他以牡丹自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境遇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