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张尉隐斋
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
市朝心隐不隐身,山林未必忘名利。
夜来月明竹声细,隐斋主人留客醉。
四更客未醒,主人促车骑。
客笑主人劳,不顾隐之意。
君不见梅福曾作尉氏官,庄周亦为漆园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偏远寂静的丛林隐居是小隐,而在繁华的都市中保持心灵的平静是大隐。
即使身处市场与朝堂之中,也能守住内心的宁静而不必离开人群去寻找隐匿之地,而居住在山林的人也不一定就能忘怀名和利。
夜晚来临时,明月照亮竹林,隐居的主人热情地招待客人并邀请他们举杯共饮。当客人喝到深夜还未醒来时,主人才提醒客人应该离开了。
客人觉得主人为他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但这并没有违背隐逸之道。你没看见吗?梅福曾经做过尉氏县的官员,而庄周也担任过漆园的行政助理。
去完善
释义
1. 小隐隐林薮:小隐,指暂时隐居;林薮,即森林和水草之地,比喻远离世俗的隐居之地。
2. 大隐隐朝市:大隐,指真正地超脱世俗,淡泊名利;朝市,意指繁华的都市。
3. 市朝心隐不隐身:市朝,指市场或朝廷等繁华场所;心隐,指内心的淡泊与平静。
4. 山林未必忘名利:山林,指与世隔绝的山野之地;未必,表示不一定。
5. 夜来月明竹声细:夜来,指夜晚时分;月明,指明亮的月光;竹声细,指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声音。
6. 隐斋主人留客醉:隐斋,指隐者的书房或居所;主人,指隐斋的主人;留客醉,指挽留客人一起喝酒。
7. 四更客未醒:四更,指深夜时分;未醒,指还未醒来。
8. 主人促车骑:促,催促;车骑,古代一种出行方式。
9. 客笑主人劳:客笑,指客人的笑声;主人劳,指主人过于劳累。
10. 不顾隐之意:不顾,指不考虑;隐之意,指真正的隐逸之道。
11. 君不见梅福曾作尉氏官:梅福,西汉末年的一位士人;曾作尉氏官,指曾在尉氏县担任过县尉一职。
12. 庄周亦为漆园吏:庄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亦为漆园吏,指他在生活中做过漆园的管理员。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由“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之士的独特看法。诗人认为,真正的隐士并不在于身处的地点,而在于心境,即使身处闹市之中,依然能保持心灵的宁静与纯净。同时,诗人也揭示了社会上一些所谓的隐士,虽然在山林中隐居,却仍然无法忘却名利的束缚,违背了隐逸的真谛。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月光下,竹林沙沙作响,隐斋的主人热情地款待着客人,大家都沉醉在酒香之中。然而到了深夜,当客人还在沉睡的时候,主人却已经催促着准备离去的马匹,这种急迫的表现让客人感到好笑,但同时也体现了主人为人的真挚和真诚。
最后,诗人以梅福和庄周为例,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的真意。梅福虽然担任过尉氏的官员,但他却能保持内心的清静;而庄周则是一位终身为吏的人,同样也能做到心灵的超脱。这两位古人都是诗人眼中的真正隐士,他们的行为和精神成为了诗人所向往和追求的典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题张尉隐斋》是宋朝诗人杨杰在张尉隐居之处所作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仁宗时期(公元968年-1063年)。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人们追求隐逸生活,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同时,佛、道二教盛行,强调超脱世俗,清净无为,这也影响了诗人的思想观念。
杨杰作为北宋时期的文人,他在官场上并无显赫成就,因此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更甚于他人。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游历张尉隐居之处时,他受到了深深的触动,留下了这篇描绘隐逸生活美好景象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