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常熟县

标题包含
题常熟县
远逼江垠傍海壖,落帆多是两来船。 县庭无讼乡闾富,岁岁加收常熟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江边靠近海边,船只停泊在两艘船上。 县里的法庭没有诉讼,乡村百姓生活富足,年年丰收,这片土地总是硕果累累。
去完善
释义
"江垠": 江边;"傍海壖": 靠近海边的地方;"两来船": 指从长江上游驶来的船只以及沿海岸线而来的船只;"县庭无讼": 意指常熟县政通人和,无官司纠纷;"乡闾": 乡里,乡村;"富": 富饶,富足;"加收": 增加收成;"常熟田": 形容土壤肥沃,丰收的农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常熟县的地理风貌和丰收景象。首句“远逼江垠傍海壖”描述了常熟县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它位于长江边,靠近海滨,为这片土地的富饶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接下来的一句“落帆多是两来船”形象地展示了繁忙的渔业和商贸活动,船只络绎不绝,给这个地区带来了繁荣与活力。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县庭无讼乡闾富”表达了县衙门清静、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充分显示出当地政治清明、社会秩序井然的特点。而最后一句“岁岁加收常熟田”则描绘了常熟县农业生产的丰硕成果,表达了诗人对这块土地充满希望和祝福的深厚情感。 总之,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和谐的江南水乡风光,歌颂了常熟县的繁荣富庶和人文景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常熟县》是明代诗人杨备在公元1568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国家政治腐败,民众疾苦深重,而杨备作为一位关心民瘼的文人,在此时期他游历江南,目睹常熟县的繁华景象,同时也感受到民众生活的艰辛困苦,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杨备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直言敢谏,多次遭到贬谪。他的仕途生涯充满波折,但这并没有消磨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以常熟县为题材的诗歌,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此外,在这一时期,明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部边境又受到倭寇侵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杨备作为一名文人,无法置身事外,他的诗歌成为了反映民间疾苦、传达忧患意识的有力工具。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杨备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是如何关注民生问题,如何用诗歌传达出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