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川道中怅然有感因作遣情

标题包含
临川道中怅然有感因作遣情
路傍官河一带长,风帆沙鸟认微茫。 人生行乐知能几,世事多虞只自伤。 破衲卷云秋漠漠,淡烟斜日晚荒荒。 不堪吟罢东回首,底处青山是故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绍嵩,俗姓李,字继嵩,号晓堂,又号石楼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12世纪中后期。 释绍嵩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沿途一条长长的河流陪伴着我,看着那远处的船帆和飞鸟在风中轻轻摇曳,若隐若现。我知道人生的快乐时光不多,但世事无常,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这份悲伤。秋天的天空中卷起了层层白云,夕阳西下,烟雾弥漫,一切都显得那么荒凉。回首望去,那些绿意盎然的山峰,哪一座才是我的故乡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临川:指江西临川;古人常常以“临川”表达怀才不遇的忧愁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官河:即大运河。 3. 微茫:模糊不清的景象。 4. 行乐:指及时行乐,享受当下快乐时光。 5. 能几:多久。 6. 多虞:充满忧虑。 7. 破衲:破损的僧袍,这里指的是秋天的云彩如同破旧的僧袍。 8. 漠漠:广漠无边的样子。 9. 斜日:傍晚时分。 10. 荒荒:荒野景象。 11. 不堪:忍受不了。 12. 东回首:向东回望,这里是作者望向故乡的方向。 13. 底处:何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游子思乡的抒情诗。首先,作者以官河为背景,描写了江畔风光的浩渺与美好。路旁的河流蜿蜒漫长,风帆穿梭,沙鸥飞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色背后,却蕴含着诗人淡淡的忧伤和乡愁。 接着,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人生行乐知能几”表达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哲理,而“世事多虞只自伤”则揭示了世间的诸多困扰和无奈。这种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洞察,使这首诗具有了一定的哲理意味。 而后,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致,进一步抒发了内心的情感。“破衲卷云秋漠漠”描述了秋日天空的辽阔与高远,而“淡烟斜日晚荒荒”则表现了傍晚时分暮色渐浓的景象。这些景象不仅富有诗意,而且传达出诗人深深的哀愁和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诗人以“不堪吟罢东回首,底处青山是故乡”收尾,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人无法承受吟咏之后的回头望乡,因为那遥远的青山才是他魂牵梦绕的故乡。这两句诗感情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川道中怅然有感因作遣情》是宋代诗人释绍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代未详。在这首诗中,释绍嵩表达了在临川(今江西抚州市)道中时的惆怅之情和遣怀之意。 释绍嵩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与艰辛。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战乱不断,民生疾苦。释绍嵩在此过程中,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在临川道中的这次旅行中,他亲身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因此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时代背景是南宋中期,此时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繁。在这种环境下,民众生活困苦,流离失所,诗人的内心也充满了忧虑和哀愁。这首诗正是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沿途风景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