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邢郎中赴太原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
如今幷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
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级将领得到了好的策略,形成了兼具恩惠与威严的长城般防线。如今在并州北方,已经看不到胡人的军队了。晋国田野的雨水刚刚充足,汾河水波也清澈起来。从古至今,从未有过这样的景象,我满怀激情地送你启程。
去完善
释义
1. 邢郎中:指将领名字,担任官职为中郎将的邢姓人士。
2. 上将:指级别较高的将领。
3. 良策:好的策略、计策。
4. 恩威:恩德与威严,此处用作名词。
5. 并作:古代并州指现在山西省一带。
6. 胡兵:指的是外族侵略者的军队。
7. 晋野:古地名,即现在的山西地区。
8. 足:充足,丰饶。
9. 汾河:河流名,位于山西省境内。
10. 波亦清:水波清澈。
11. 自古:自古以来。
12. 无比:无法比拟,表示极好。
13. 意气:表现出的精神气概。
14. 送君行:送你离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的一位将领邢郎中赴太原执行任务的情景。首联写将领得到了好的策略,其恩威犹如长城般坚固;颔联提到如今的并州北部已经看不到胡兵的存在;颈联描述了普天下的雨水充足,汾河的波涛也显得清澈;尾联则表示自古以来没有比这更好的情形,充满了豪情壮志地送别这位将领。整首诗既表现了边关安宁的和平景象,又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武将风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姚合的《送邢郎中赴太原》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此时正值唐朝中期,国家政治逐渐走向衰落,但诗人的创作热情依然很高。姚合身为官员,仕途浮沉不定,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等职位。在这首诗中,他以朋友身份勉励即将上任太原的邢郎中(即邢群),抒发自己愿为国家效忠的情感。
此外,姚合的诗风颇受韩愈的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注重诗歌的现实意义。在这个背景下,《送邢郎中赴太原》便成了一首寄予深厚友情、寄托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