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暮

标题包含
春暮
捻指过三月,又当春夏交。 花残蜂课蜜,林茂鸟营巢。 芳草生青霭,新篁长绿梢。 风骚将断绝,谁有续弦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戴复古(1167年-约1240年),字式之,号石屏山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贫寒。 戴复古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他的诗风豪放,语言质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又到了春天与夏天的交替时刻。花朵凋谢,蜜蜂忙着采集花粉制作蜂蜜,树林茂盛,鸟儿们搭建起各自的巢穴。绿草生长在薄雾之中,新发芽的竹子茁壮成长。在这个时代的风流韵味即将消失之际,有谁能够拯救它呢?
去完善
释义
《春暮》戴复古注释: 1. 捻指:用手指计算时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 三月:这里指的是春天的第三个月份,即农历的三月份。 3. 春夏交:春季与夏季相交的时节,大约在农历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 4. 花残:花朵凋谢。 5. 蜂课蜜:蜜蜂采蜜。 6. 林茂:树林茂盛。 7. 鸟营巢:鸟儿筑巢。 8. 芳草:指春天里的各种草。 9. 青霭:青色的云气。 10. 新篁:新生长的竹子。 11. 风骚:风雅与绮丽,这里指诗歌创作。 12. 续弦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够使断弦重新连接起来的神奇胶水,这里用来比喻拯救衰颓的诗风。
去完善
赏析
《春暮》是南宋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诗中通过对春天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季节交替、万物生长的感叹以及对文人墨客传承诗歌艺术的期许。 首联“捻指过三月,又当春夏交”,描述了春天的流逝,时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已经进入春夏之交。这里用“捻指”一词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悄然逝去。 颔联“花残蜂课蜜,林茂鸟营巢”,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花儿凋谢,蜜蜂忙着采蜜;树林繁茂,鸟儿筑巢繁衍后代。这两句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芳草生青霭,新篁长绿梢”,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青草生长,绿意盎然;新竹拔节,绿意萌发。这两句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尾联“风骚将断绝,谁有续弦胶”,表达出诗人的忧虑:如果诗人无法继承和发扬诗歌艺术,那么诗歌的未来将会如何?这里的“风骚”指的是诗歌的艺术风格,而“续弦胶”则象征延续诗歌生命力的力量。诗人以此表达对后辈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质朴,描绘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对诗歌艺术的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暮》是南宋诗人戴复古于淳熙五年(1178年)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一年,戴复古结束了漫游生涯,回到家乡台州。此时正值春季,万物复苏,繁花似锦,诗人便以“春暮”为题,描绘了春天美景及感慨时光流逝之情。 在这段时间里,戴复古的人生际遇颇有些坎坷。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文才出众而遭忌,未能考取功名。于是开始漫游江湖,游历名山大川,结交各地文人墨客,丰富了人生阅历。在游览过程中,戴复古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共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诗歌创作上相互切磋交流,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诗风。 淳熙五年的南宋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依然尖锐。朝廷对金政策以妥协求和为主,导致民生疾苦日益严重。诗人目睹此景,忧心忡忡,从而在诗歌中抒发了爱国情操和民生忧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