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青藜阁为林景云赋

标题包含
青藜阁为林景云赋
九斗峰前太乙临,星辰亦监此时心。 楼高不碍光芒入,坐久忽惊风露深。 千古圣贤书里见,吾身学问性中寻。 夜窗勤苦追先哲,名字何分昔与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嵎(1167年-1230年),字仲止,号云泉,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薛嵎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雄伟的九斗峰面前,我有幸能够感受到那浓厚的学术气息,仿佛古人与我同在。夜幕降临,漫天星辰成为了我的老师,陪伴我学习思考。虽然楼层再高,也阻挡不住知识的光明照进我的心房;静坐时间长,也能突然感到深秋的风露已经变得深沉。古人的智慧,我从书本中感受得到;自身的学问和个性,也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才能找到。我在夜深人静之时,仍在如饥似渴地求知,努力追随古代贤者的脚步,不分古今,只分勤奋与懒惰。
去完善
释义
1. 青藜阁:作者在给友人林景云的赠诗中所提到的地点名。 2. 九斗峰:山峰名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西部。 3. 太乙: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座名,又称为“天一”或“太阴”。这里指代北斗七星。 4. 星辰:天空中的星星,这里特指北斗七星。 5. 监:监督、照看之意。 6. 不碍:不妨碍。 7. 光芒:星光。 8. 坐久:久坐不动。 9. 忽惊:突然感到惊讶。 10. 风露:风和露水,这里指代夜深时的环境气氛。 11. 千古圣贤书:指的是古代经典的书籍。 12. 性中寻:在内心本性中寻找答案。 13. 夜窗:夜晚的窗户,此处喻指夜读的场景。 14. 勤苦:勤奋努力。 15. 追先哲:追寻前人的足迹和智慧。 16. 名字:名声和地位。 17. 昔与今:过去和现在。
去完善
赏析
《青藜阁为林景云赋》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深夜读书景象的古诗。在诗句中,作者以星空为背景,用“九斗峰”和“太乙”等意象,巧妙地展现出了一幅壮丽浩渺的画面。同时,通过描述高楼、光芒和风露等元素,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在夜读时的心境。 诗人借助于“千古圣贤书”和“吾身学问性中寻”的表述,表达了追求知识真理的决心,以及对自己和友人在学问上孜孜以求的精神风貌的高度赞扬。此外,“夜窗勤苦追先哲”一句,更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以及矢志不渝地向他们学习的坚定信念。最后,作者在诗句末尾以“名字何分昔与今”结束,传达了一种超脱名利、关注学问本身的思想境界。整首诗情感深沉,格调高雅,显示出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藜阁为林景云赋》是明代诗人薛嵎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通过对青藜阁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明朝政权已经逐渐走向衰落,内部矛盾激化,外部面临着严重的边患。这种时代背景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忧患意识,使他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诗人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也相当坎坷。他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金榜题名。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怀疑和批判,也对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揭露。此外,他还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亲身经历了社会的黑暗面,这使得他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特殊时期,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的反思使得他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篇。《青藜阁为林景云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青藜阁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不仅揭示了历史的真相,还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希望能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