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壬子春分方见迎春盛开以小诗嘲之

标题包含
壬子春分方见迎春盛开以小诗嘲之
迎得新春入旧科,独先嘉卉占阳和。 今年顿被寒摧朽,应为尖头送暖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新年伊始,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花儿们争先恐后地迎着阳光绽放。今年的严寒却使得一些花朵凋零,不过,这也是为了让那些耐寒的花朵得以茁壮成长,给春天增添更多的温暖。
去完善
释义
1. 壬子:指北宋时期。 2.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 3. 方见:刚刚看到。 4. 迎春:花名,又名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带、小黄花。 5. 开:开放。 6. 以:用。 7. 小诗嘲之:用一首小诗来嘲笑它。 8. 旧科:旧的科举考试制度。 9. 独先嘉卉占阳和:只有迎春花独自占据了阳光和煦的地方。 10. 今年:这一年。 11. 顿被:立刻被。 12. 寒摧朽:寒冷的气候使花朵凋谢。 13. 应为尖头送暖多:应该是迎春花的尖端部位能更多地接受到阳光温暖,所以能够茁壮成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小诗是宋朝诗人韩琦在壬子年(1072年)春分时所作。题目中的“迎春”指的是一种春天盛开的植物,“盛开”则是描述其开放的状态。诗人通过描绘迎春花的生长过程,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首句“迎得新春入旧科”,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使得旧的秩序和规律得以更新,为大地带来了生机。其中,“旧科”可以理解为过去的时节或自然法则。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第二句“独先嘉卉占阳和”,则强调迎春花在春天来临之际,率先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嘉卉”是指美好的花卉,“阳和”则是阳光温暖的气息。这句诗充分展示了迎春花美丽而顽强的特点。 紧接着的第三句“今年顿被寒摧朽”,表达了诗人对今年严寒天气导致迎春花受损的遗憾。其中,“顿被”表示立刻、突然,“寒摧朽”则形象地描绘了寒冷的气候给迎春花带来的伤害。 最后一句“应为尖头送暖多”,是对原因的猜测。诗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迎春花的尖端比其他部分更容易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使得它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这里,“尖头”指代迎春花的尖端,“送暖多”则说明了这些部位能够接收到较多的阳光热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迎春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观察细微、思考深入的特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壬子春分方见迎春盛开以小诗嘲之》,是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韩琦所创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072年,即北宋熙宁五年。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韩琦担任首相,主持国家政务。然而,当时的北宋朝廷正处于新旧两党之争的激烈时期,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主张改革,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则坚持保守立场。作为旧党的代表人物之一,韩琦在政治斗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韩琦通过对迎春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他嘲讽了那些趋炎附势、迎合时俗的人,暗示了自己坚守信念、不与权臣同流合污的品质。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代的思考,展现了一位政治家、文学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察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