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用韵谢德久见和

标题包含
再用韵谢德久见和
人为物灵钧受命,物本于人无诟病。圣远庖厨存此心,诗咏虫鱼明物性。沙噀入咏诚蠢蠢,因之演雅聊援引。此辈已分泥涂辱,吾侪忍加汤火窘。乌郎自乌墨鱼墨,如虱处发不知黑。锁管寄车墨者流,书契岂皆能作贼。牡蛎分房巧芘身,雉蛤移种陈接新。𧎼君孕玉自撑拄,蠙氏采月为精神。西施有舌话前闻,老婆之牙岂同群。螯属黄中膏具美,螺族青出味作辛。蚬蛏蚶蛤壳为囿,相濡以沫期耐久。自为锅釜使受烹,宁落提携死于酒。子产校人从肆瞒,流水长者功难论。寄声海上钓鳌客,鳌动恐伤大地根。满船月明何所得,意不在鱼钩自直。潮来忽见驾山来,个解吞舟人不识。有客闻之为骇然,人鱼更擅将谁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及之(1150年-1220年),字深甫,号悟室,浙江天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正廉洁而著称。 许及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才华横溢。他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人们依凭天赋感受世界,万物依赖人类繁衍。古代圣人远离厨房体验生活,诗歌描绘昆虫鱼类彰显自然法则。泥沙中的生物低劣愚蠢,我借此机会演绎雅致,引导读者领悟。这些生物早已被贬为污垢,我们怎能忍心让它们陷入煎熬。墨鱼墨守成规独自生存,如同虱子寄生在头发上却浑然不觉。钳子和蜗牛属于不道德的行为,但偷窃者却不以为耻。牡蛎分门别类巧妙藏身,又借雉蛤繁衍子孙。珍珠贝在孕育珍珠的过程中自我支持,蛤蜊则在月光下吸收营养。蛤蜊和西施虽然都有舌头,但并不代表它们是同类。蟹类的香味丰富,螺类的味道辛辣独特。贝壳类生物相互扶持,期望长久共生。自己成为炉灶中被烹煮的对象,也不希望离开水死去。子产曾因欺骗他人而被嘲笑,然而他的善举却难以言表。生活在海边的人们,你们的智慧海洋也无法测量。装满月亮的船只从何而来?它并非为捕捞而生,只是随着海水涌动自然竖立。巨浪袭来突然间遮天蔽日,然而这并不能阻挡船舶前行。有人听闻此事非常惊讶,因为鱼的智能并无人知晓。
去完善
释义
1. "人为物灵":指人是万物中最具有灵性,最有智慧和创造力的。 2. "物本于人无诟病":物质虽然独立存在,但它们是由人的意识所感知、认识和理解,因此就不会有人对物质产生误解或指责。 3. "圣远庖厨":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象征君王有仁爱之心。 4. "沙噀":喷沙鱼的别名。 5. "生物咸若":这是《易经·系辞下》中的一句名言,表示天地万物的生命形态都是如此美好。 6. "乌郎自乌墨鱼墨":这里"乌郎"是指许及之的自嘲,而"乌墨鱼墨"则是指诗人将自己比作是乌贼,寓意自己就如同乌贼一样善于变化,适应各种环境。 7. "锁管寄车墨者流":这句是说那些被抓住的鱼虾蟹等生物,如同车马一般被运输贩卖,但是它们并不一定是会危害人类的坏人。 8. "书契岂皆能作贼":这里的"书契"指的是记录在文字中的契约或者约定,诗句意思是人类社会中不是所有书写的文字都代表欺骗或者邪恶。 9. "牡蛎分房巧芘身":形容牡蛎巧妙地将自身分成一个个房间以保护自己。 10. "𧎼君孕玉自撑拄":"𧎼君"是珍珠蚌的别名,"孕玉"是说珍珠蚌孕育珍珠,"自撑拄"指珍珠蚌可以自我支撑,不易碎裂。 11. "西施有舌话前闻":借用西施的美喻鱼类说话也有美感。 12. "子产校人从肆瞒":说的是《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一个故事,子产在校猎时隐瞒了自己捉到的一条大鱼,寓意人们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别人。 13. "潮来忽见驾山来":潮水退去时,突然看到渔船驶来,仿佛山一般的巨大。 14. "个解吞舟人不识":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理解这些巨大的鱼类的心情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海鲜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各种海鲜的描绘,表达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同时,诗人也借这些海鲜的形象,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首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用韵谢德久见和》是南宋诗人许及之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80年前后,正值南宋孝宗时期。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正面临着金国的军事压力,疆域渐趋萎缩,民生凋敝。许及之作为南宋的文人官僚,他的政治生涯起起伏伏。他曾两度担任朝廷命官,因受到权臣排斥而被贬谪。这段时期,许及之的内心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惆怅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许及之的友人德久也身处相似的政治环境中,二人互为知己,互相鼓励和慰藉。在困境中,他们用诗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这首《再用韵谢德久见和》便是这一时期许及之写给德久的答诗。在诗中,许及之表达了与德久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也透露了自己面对逆境时坚韧不屈的精神面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