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桥感事

标题包含
金桥感事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春郊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吴融(?-903年),字子华,唐朝末年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和《全唐诗》等文献资料。 吴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晴空下,巍峨的太行山与白雪交相辉映,二月的春郊依然寒冷刺骨。早在渭水之北,就已听闻饮马的传说;如今,射雕的英雄正要越过泰山之巅。一百年的岁月,徒留遗憾的叹息;五利箭的威力,也难比魏绛的功绩。夕阳西下,长亭之中弥漫着无尽愁绪,这时传来了一曲哀婉的胡笳,响彻戍楼烟波之上。
去完善
释义
1. 太行:山脉名,位于山西与河北之间。 2. 和雪叠晴空:天空中的雪花和云层相互交织。 3. 二月:农历二月,春天时节。 4. 春郊:春天的郊野。 5. 朔风:北风,寒风吹来的方向。 6. 饮马:给马匹饮水。 7. 临渭北:临近渭水北岸的地方。 8. 射雕:打猎射雕。 9. 山东: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10. 百年徒有伊川叹:借伊川之叹感慨时光流逝。 11. 五利宁无魏绛功:赞扬魏绛为国家的利益所做成的贡献。 12.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13.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驿舍。 14. 愁绝:极其忧愁。 15. 哀笳:悲凉的胡笳声。 16. 戍烟:烽火台上升起的烽烟。
去完善
赏析
《金桥感事》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太行山脉的壮丽景色、早春时的寒冷气候以及边疆战士的生活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战争与和平的画面。这首诗将自然景观与战争题材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的首联“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春郊尚朔风”,描绘了太行山脉白雪皑皑的景象,以及早春时节仍然寒冷的气候。这两句为后面的叙事做了铺垫,营造了肃杀的氛围。 颔联“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描述了边疆战士的生活。他们早早地为战马喂水,准备开始新的一天;他们还要去远方狩猎,展示出边塞生活的艰苦和战士们勇敢的精神风貌。 颈联“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借用了伊川和魏绛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态度。伊川是古代的一个地方,魏绛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贤臣。这里诗人暗含的意思是,虽然长期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但胜利的成果却无法弥补人们的损失,就像魏绛那样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人也难以平息战争带来的创伤。 尾联“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描绘了日暮时分,在戍楼上的士兵吹奏哀笳的场景。这象征着战争的凄凉和无奈,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桥感事》是唐代诗人吴融所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末年,此时中国正处于历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国家的命运和自身的生存充满了忧虑和困惑。 吴融作为一位文人雅士,他的一生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他曾担任过朝廷官员,但因为时局的动荡,多次被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吴融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创作了这首《金桥感事》。 在这首诗中,吴融通过描绘金桥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他也暗示了在那个时代,人们虽然身处繁华盛世,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总的来说,《金桥感事》是一首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心声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