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石溪伟观

标题包含
题石溪伟观
水共长天不尽头,石溪奇处着危楼。 我来倚徙阑干看,风撼芦花叶叶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面与天空相接,无穷无尽;在岩石形成的溪流边,矗立着一座高楼。我来到这里,站在栏杆旁欣赏美景,风轻轻吹动着芦花,叶子轻轻摇动,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溪:指湖南省长沙市附近的石鼓山溪流。 2. 危楼:高楼,这里指石溪旁的高楼。 3. 倚徙:形容在移动中停止的动作。 4. 芦花:芦苇开出的白色花朵。
去完善
赏析
《题石溪伟观》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词,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石溪一带壮丽、多彩的自然景象。易士达以开阔的视野和独特的笔触,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的首句“水共长天不尽头”,形象地展示了江水与天空相接的景象,将天地之间的辽阔展现得一览无余。这里的“不尽头”并非实指,而是表达江水与天空在视觉上形成的一望无际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一种宁静、浩渺的氛围。 紧接着的第二句“石溪奇处着危楼”,诗人将视线从广阔的江天移至具体的建筑——危楼。在具有特色的石溪旁边,建有一座高楼,这一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人类文明的痕迹。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我来倚徙阑干看,风撼芦花叶叶秋”,诗人用“倚徙”一词表现出自己的动态,他站在高楼的栏杆边,倚靠并移动着身体欣赏这壮观的景象。同时,作者还描绘了风吹过芦花时的情景,使得自然景象更为生动、立体。整首诗的画面感极强,既有广阔无垠的江天,又有充满人文气息的危楼,还有随风摇曳的芦花,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石溪伟观》是南宋诗人易士达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7年前后,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在这首诗中,易士达以石溪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以及诗人的豪情壮志。 在南宋时期,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特别是诗歌领域,许多著名文人如陆游、辛弃疾等都活跃在这个时代。易士达作为当时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易士达生活在南宋初期,由于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他游历了许多地方,亲眼目睹了民间疾苦和国家形势。这些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在这首《题石溪伟观》中,易士达通过对石溪壮观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