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真觉祖师赞
三到投子,九上洞山。
鳌山成道,已是自瞒。
阿呵呵,惹得虚名走世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三到投子:"投子"是唐代高僧良价(807-869)的别号,他曾在江西投子山建寺传法,故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三次拜访良价,向他请教佛法。
2. 九上洞山:"洞山"是良价的另一名号,这里代指良价所创立的禅宗洞山派。这句话意思是,作者多次向洞山派的高僧求教。
3. 鳌山成道:"鳌山"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山,位于东海之滨。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在鳌山修成正果,但并未向外宣扬,保持谦逊。
4. 阿呵呵:这是良价大师的名言,表示他的笑声,寓意内心的喜悦与自在。
5. 惹得虚名走世间:这句是说,由于良价的大名传播世间,导致很多人都来寻找虚名。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雪峰真觉祖师的赞美诗,作者是释师观。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真觉祖师曾三到投子、九上洞山修行。他在鳌山修成正果,本应获得解脱,却因名声传遍世间而使自己处于一种尴尬境地。这首诗通过对真觉祖师修行的描述,表现出了作者对其精神的敬仰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8世纪的中唐时期,中国禅宗佛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诗人、文人纷纷投入到禅宗的探索和实践中,创作出许多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诗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庐山东林寺的高僧释师观以其深远的佛学造诣和高尚的品质,写下了赞美雪峰真觉祖师的诗歌——《雪峰真觉祖师赞》。
释师观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值他云游四方、遍访名师、潜心修佛的过程。这个时期,他与各种社会阶层的人物交往,对禅宗的理解和实践有了更深的体会。尤其在庐山一带,他得以结识当时有名的禅师,并进行了多次的禅学探讨和交流。在这些活动中,释师观深受雪峰真觉祖师的影响,对他的人生态度、禅修精神产生了由衷的敬仰。因此,他以激情饱满的诗句,表达对这位祖师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