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五日诗悼傅子骏给事
归寻北海桥边路,恸哭斯人但故庐。
三径空存陶令菊,万籖难见邺侯书。
丹青写照空留影,慷慨论文孰起予。
叹息平生英妙气,只今寂寞契真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到北海桥边的道路寻找,却只能为这位故人痛哭。
陶渊明曾经种植菊花的三条小路已经荒废,难以找到邺侯的书信。
画中的人物形象只是空留影像,有谁能和我一起慷慨激昂地谈论文章呢?
感叹这一生充满英气和才华的时光,如今只剩下寂静和真实的信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北海:古代湖名,位于山东省昌邑市南20公里处。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2. 恸哭:极度悲痛地哭泣。
3. 斯人:这个人,此处指傅子骏。
4.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指的是归隐后的居所。
5. 万籖:即万卷书。
6. 陶令菊: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自己的住所中有松菊,故称。
7. 邺侯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句"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这里的“君子”是北宋著名学者、藏书家杨亿,号“邺侯”,故称“邺侯书”。
8. 丹青:原指绘画艺术,此处指傅子骏的画像。
9. 慷慨:形容人的感情热烈而真挚。
10. 起予:《诗经·小雅·鹤鸣》:“起予者商。”郑玄笺:“兴者,取譬引类,起发吾意。”指启发我有所感触的事物或言论。
11. 英妙气:指卓越的才华和品格。
12. 契真如:契同真实的道理。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李光悼念友人傅子骏的挽诗。首联通过“归寻”和“恸哭”两个动词,表现了诗人悲痛的心情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颔联通过“三径空存”和“万籤难见”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生前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的赞美以及对其逝去的痛惜。颈联中的“丹青”和“慷慨”是对友人品格的高度概括,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之情。尾联则通过对友人生平事迹的回顾,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哀思。全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高尚的人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时值宋朝江山风雨飘摇之际,李光作为一位壮志难酬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这首诗《十二月二十五日诗悼傅子骏给事》。
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86年,正值宋度宗时期,国家动荡不安,外忧内患严重。此时,李光已年过古稀,但壮志依旧。虽身处远离朝政的闲散职位,却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朝廷政治动向。与此同时,元朝势力逐步壮大,对南宋形成严重威胁。而朝廷内部却党争不断,削弱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李光深感忧虑,希望能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段时期,李光的个人命运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多个职务,但因正直敢言、不避权贵而被排挤。他的子女也多因战乱或疾病离世,使他倍感痛惜。尽管如此,李光依然坚守道义,关爱民生,为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使他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诗悼傅子骏给事》中表达了对挚友傅子骏给事的悼念之情,同时也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文人士大夫的责任担当。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