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
似有楼台处,微闻钟磬声。
溪横前路绝,人在别峰行。
天远水云淡,春深花柳明。
如果解尘鞅,亲和法王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同楼阁伫立的地方,隐约听到钟声和磬声回荡。
沿着小溪前行到前方断桥处,行人正翻过另一座山峰。
天空高远,溪水清澈,云朵悠然;春天已深,繁花似锦,绿柳婆娑。
如若能够放下尘世的忧虑,我们便能亲近佛法所教导的智慧之地。
去完善
释义
1. 西岩:中国地名,此处可指湖南新宁的西岩山,也可能是其他地域名称。
2. 楼台:古代建筑物的代名词,多用于诗词歌赋中。
3. 钟磬:古时的打击乐器,通常用于寺庙等宗教场所。
4. 溪横:形容溪水蜿蜒曲折,横亘在地面。
5. 前路绝:前方道路阻断,无法通行。
6. 别峰:其他地方的山峰。
7. 天远:天空高远,形容辽阔的空间。
8. 水云:水和云的意思,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
9. 春深:春天深了,表示时间推移。
10. 花柳:花草树木,有时特指柳树。
11. 解尘鞅:解除尘世束缚,意味着摒弃世俗的烦恼。
12. 亲和:亲近和睦。
13. 法王城:佛教术语,法王是指具备功德智慧的领导者,城则象征其地位崇高。此词通常用来赞美佛教领袖及其教诲。
去完善
赏析
《西岩》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林深处所见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心境。首联“似有楼台处,微闻钟磬声”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出深山古寺的神秘氛围;颔联“溪横前路绝,人在别峰行”则表现了诗人在山间的游历过程,暗示出他对佛道的向往;颈联“天远水云淡,春深花柳明”以水墨画的笔触勾勒出天空、山水、花朵、柳树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尾联“如果解尘鞅,亲和法王城”表达了诗人期望脱离尘世纷扰,亲近佛法世界的愿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岩》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张祁所创作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正值南宋末年,政治腐朽、外患严重之际。在这个时期,张祁的文人志士理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考验。
在张祁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宦海浮沉,对时政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曾入朝为官,但因为直言进谏而遭到贬谪。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欣赏了许多壮丽的山河风光,这些经历都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嘉定年间,南宋王朝面临着金国的军事压力,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祁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江山壮美、岁月静好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因此,这首《西岩》既是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时代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