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钓台

标题包含
钓台
山束江流起素湍,羊裘立尽暮云寒。 早知钩饵成虚设,多却当时一钓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在山的东面,江水涌动起白色的浪花,那位披着羊毛衣服的人独自站在那里,直到傍晚的云层变得寒冷。早知道鱼钩和饵料都变成了无用的摆设,还不如当初就多拿一根钓鱼竿。
去完善
释义
1. 素湍:指白色的激流。 2. 羊裘:古代隐者的衣物,这里指代著名隐者严子陵的穿着。 3. 钩饵:鱼钩和饵料,这里指的是钓鱼工具。 4. 虚设:闲置无用。
去完善
赏析
《钓台》这首诗描绘了山环绕江水、水流湍急的景象,诗人用“素湍”一词形容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展现出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在诗中,沈说描述了一个身着羊裘的人立于江边,面对暮色降临时的寒冷气氛依然坚持钓鱼。这里的“羊裘”指的是古人用羊皮制成的防寒衣物,暗示出渔人的坚韧和毅力。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如果早知道钓竿上的鱼钩和饵料都派不上用场,当初就不必带这么多钓竿出来了。这里传达的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即使面临的困难重重,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同时,这也体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的敬畏之心,他深知自己无法完全掌控自然的规律,但依然愿意去努力尝试。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钓鱼场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他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钓台》是南宋诗人沈说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垂钓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向往宁静、自由的生活态度。以下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沈说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生活经历和政治遭遇使他更加向往宁静、自由的生活。 沈说的生卒年不详,但从他的诗歌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曾在官场任职,但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他选择了隐居山林。在这首《钓台》中,他以钓鱼为喻,表达了他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