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松
松阴何婆娑,松盖何偃蹇。
松香不堪折,松色无可选。
旦暮青松间,吟怀未尝远。
严霜百木死,高秀初欲展。
泠泠海风飘,辉辉甘露泫。
去矣混尘滓,怀哉邈林巘。
谅无刀斧忧,千载行可践。
辇毂念山海,谁期共攀搴。
独有风入声,琴中尚悠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荫多么郁郁葱葱,松冠多么耸立舒展。
松脂的香气不宜折断,松树的色泽无可挑剔。
朝夕在青松之间,诗人的情怀从未远离。
严寒的白露令万木凋敝,挺拔的松树却崭露头角。
凛冽的海风吹过,甘露熠熠生辉。
避开世俗的纷扰,怀念那遥远的山林。
不用担心刀斧的伤害,千年的岁月依然可见。
宫廷的车辇想着海山,谁能期待共同攀登呢。
只有风声吹入,琴音还在悠扬回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婆娑:形容枝叶纷披貌。
2. 偃蹇:弯曲,屈曲貌。
3. 旦暮:早晚。
4. 青松间:指在松树之间。
5. 严霜:浓重的霜。
6. 高秀:挺拔秀丽的树木。
7. 泠泠:清凉;冷清。
8. 甘露:甜美的露水。
9. 林巘:树林中的高峰。
10. 刀斧忧:用《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典故,此处表示无伤害之虑。
11. 辇毂:皇帝的车舆,借指皇帝。
12. 攀搴:攀登。
13. 风入声:古琴曲有《风入松》,以“风入”指代音乐。
14. 琴中:在琴声中。
15. 悠衍:声音悠扬绵延。
去完善
赏析
《忆松》是一首描绘松树和松香的诗词。诗人通过松阴、松盖、松香、松色等元素,展现了松树的神韵和高洁品质。"松阴何婆娑,松盖何偃蹇"描述了松树绿叶婆娑和繁茂挺拔的形象。"松香不堪折,松色无可选"则表现了松树的坚韧不屈,让人感叹它的香馥不可折,颜色无法挑剔。
"旦暮青松间,吟怀未尝远"以清晨黄昏的青松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悠然自得和广阔的胸怀。"严霜百木死,高秀初欲展"表现了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在严寒时节依然挺拔向上的精神。
"泠泠海风飘,辉辉甘露泫"描绘了松树在海风中摇曳生姿,露水闪烁的美丽景象。"去矣混尘滓,怀哉邈林巘"表达诗人对松树的赞美和对山林的怀念。最后两句"谅无刀斧忧,千载行可践"说明了松树不惧砍伐,任凭岁月更迭,仍屹立在高山之上。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松为题材,表达了对松树坚韧不拔、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自己品行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松》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在这个时期,刘敞(约950-约1032)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诗歌创作都有着很高的成就。他曾担任国子监直讲、知制诰等官职,并在任期内致力于教育人才的培养,对当时的文化事业有着很大的贡献。
在北宋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诗歌创作,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这个时期的诗人们注重现实生活,强调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形成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黄庭坚为代表的婉约派两大流派。
刘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他在《忆松》一诗中,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