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菩萨蛮

标题包含
菩萨蛮
罗裾薄薄秋波染,眉间画得山两点。相见绮筵时, 翠翘云鬓动,敛态弹金凤。宴罢入兰房,邀人解佩珰。 罗衣隐约金泥画,玳筵一曲当秋夜。声颤觑人娇, 酒醺红玉软,眉翠秋山远。绣幌麝烟沈,谁人知两心。 玉容光照菱花影,沉沉脸上秋波冷。白雪一声新, 宝钗摇翡翠,香惹芙蓉醉。携手入鸳衾,谁人知此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纱长袍沾染秋色,眉头间描绘出山峰模样。相遇在美丽盛宴中, 青翠发饰如云般飘动,神情端庄弹奏着凤凰琴。宴席结束后进入兰室,邀请别人摘下佩戴的耳环。 丝绸华服上隐约可见金色的图案,豪华的宴席正逢中秋之夜。声音颤抖引人怜爱, 微醺的脸颊泛起红晕,眉毛翠绿如秋天的远山。绣帘上的麝香渐渐消散,谁能知道彼此的心意。 如玉的面庞照亮了菱花镜,脸庞上的秋波冷漠深沉。白雪般的嗓音清新脱俗, 宝钗翠玉相互摇曳,香气吸引着芙蓉沉醉。携手走入鸳鸯被窝,又有谁能明白这份心意。
去完善
释义
1. 罗裾:轻纱制成的衣物。 2. 秋波染:形容眼神犹如秋天的水波一样深邃。 3. 眉间画得山两点:在眉毛之间描绘出两座山峰的图案。 4. 绮筵:华丽丰盛的宴席。 5. 翠翘:翠鸟尾羽上的羽毛,此处指女子头饰。 6. 云鬓:乌黑秀美的头发。 7. 金凤:指琵琶。 8. 兰房:指华丽的卧室。 9. 佩珰:玉石制成的耳饰。 10. 金泥画:用金色颜料绘制的花纹。 11. 玳筵:玳瑁装饰的宴席。 12. 秋夜:秋天的夜晚。 13. 声颤觑人娇:声音颤抖着看向他人,显得娇柔。 14. 酒醺红玉软:饮酒后面色红润,如红玉般柔和。 15. 眉翠秋山远:眉毛如秋天山峦一般深远。 16. 麝烟:麝香燃烧产生的烟雾。 17. 绣幌:绣花帷幔。 18. 玉容光照菱花影:面容如玉,菱花镜中映照出美丽的影子。 19. 白雪一声新:形容歌声清脆如白雪飘落。 20. 宝钗摇翡翠:头上佩戴的宝钗摇曳生姿,犹如翡翠般碧绿。 21. 芙蓉醉:芙蓉花因香气而陶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恋人之间缠绵悱恻、情深意长的词作。上阙从女子的妆容和姿态写起,“罗裾薄薄秋波染,眉间画得山两点”以罗裙和眉间的妆容暗示了女子的美丽与端庄。接着通过宴会中的翠翘、云鬓等细节展现了女子的柔媚动人。下阙则从宴会转入闺房,描写女子邀请心上人共度良宵的场景。其中,“玉容光照菱花影,沉沉脸上秋波冷”一句以菱花暗喻美人的容貌,并通过秋波传递出一股清冷的高贵气质。最后两句“绣幌麝烟沈,谁人知两心”则表达了主人公深藏在内心的情感,渲染出一份无奈与哀愁。整首词婉约华丽,将恋人间的柔情蜜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魏承班的一首传世之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947年左右,正值五代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动荡时期。 在魏承班的一生中,他曾担任后唐、后晋和后汉的三朝官员,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在魏承班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感慨。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深沉,深受后世词人的喜爱和赞誉。 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治格局呈现出一种群雄逐鹿的局面,各地方政权纷纷割据一方,争夺天下。这种时代背景使得当时的文人墨客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思考。魏承班的《菩萨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