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瑞上人血书莲经报亲

标题包含
瑞上人血书莲经报亲
二千年前血滴滴,今日分明重指出。 所生父母知不知,一二三四五六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了惠,又称为“了惠法师”,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上的记载较为简略,因此无法给出一个详细的传记。然而,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他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1.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瑞上人:指的是宋代的一位名叫瑞允的僧人。 2. 血书莲经:用鲜血书写的《楞严经》。 3. 报亲:指报答父母的恩情。 4. 二千年:表示时间久远。 5. 血滴滴:形容鲜血的点点滴滴。 6. 今日分明重指出:今天再次清楚地指出来。 7. 一二三四五六七:这里是虚指,代表所有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瑞上人血书莲经报亲》,作者是宋代的释了惠。从诗题可知,这是僧人瑞上用鲜血书写莲经以报答父母之恩的故事。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传达了孝道这一传统美德,并强调了佛教教义中关于孝道的重要性。 首句“二千年前血滴滴”指的是古代圣人孝道的典范。作者用“二千年”这个遥远的数字来强调孝道的源远流长,以及其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意义。而“血滴滴”则象征着生命、牺牲和对父母的深厚感情。这两句点明了诗人所要传达的主题:孝道的崇高和伟大。 接下来的“今日分明重指出”则是说僧人瑞上在当今时代重现了这一崇高的道德行为。他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佛经,以此表达他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这里,诗人通过对瑞上人的行为的描绘,展示了佛教修行者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孝道的精神风貌。 接着的“所生父母知不知”一句,诗人进一步挖掘了故事的情感深度。这句问话暗示了瑞上人可能无法亲自告诉他的亲生父母他的善举,表达了诗人对不能将这种深厚的孝心传达给父母的深深遗憾。 最后两句“一二三四五六七”则在形式上形成了一个重复的节奏,以此强调血脉亲情的重要性。这七个数字实际上代表了诗人在心中默默数过的血缘关系,突显出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同时,这也体现了佛教主张的众生平等的理念,无论父母还是子女,都具有同样的佛性。 总的来说,《瑞上人血书莲经报亲》这首诗歌巧妙地将孝道这一主题与佛教教义相结合,展示了僧人瑞上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亲情和修行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瑞上人血书莲经报亲》是宋代诗人释了惠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诗人的时代,佛教在中国非常盛行,许多人信仰佛教以求心灵的安宁和解脱。释了惠本人就是一位僧人,他对佛法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感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述瑞上人以血书莲经的感人举动,表达了对自己父母的深深感激之情。 在诗人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对于佛法的虔诚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在北宋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主流,孝道被认为是重要的美德。因此,释了惠以血书莲经报答双亲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孝心和佛教信仰。 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僧人们不仅进行宗教活动,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他们通过文学、艺术等方式传播佛教教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释了惠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信仰和生活体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佛教信仰的流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