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月十六日同器远晚步童游桥 其一

标题包含
十月十六日同器远晚步童游桥 其一
濯锦江头水自清,行人多少望桥行。 桥中不识桥边景,桥下莫知桥上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十月十六日同器远晚步童游桥 其一》是宋代诗人韩淲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濯锦江:长江上游支流岷江的一段,位于四川境内,因江水清澈得名。这里的“濯锦江头”指的是诗歌创作地的地理位置。 2. 行人:指路上的行人,即诗人与友人。 3. 望桥行:看着桥行走。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和友人在观赏沿途风景的情景。 4. 桥中不识桥边景:走在桥中央时无法看到桥边的景色。这里传达出的是身处其中反而无法全面欣赏美景的意境。 5. 桥下莫知桥上情:站在桥下面的人不了解桥上的人所看到的景色和心情。这句同样强调了视角不同,感受也会不同的道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同游的场景,诗人在观赏桥边的景色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感受和理解这座桥及其周边景致。首先,“濯锦江头水自清”这一句告诉我们,江水的清澈吸引了众多行人驻足观望。然后,“行人多少望桥行”则指出在桥的这一头,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都注视着这座桥,希望在这座桥上走一走。 接下来的两句诗则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桥和周围的景色。一方面,诗人在桥上的时候,觉得桥下的景色并不认识;另一方面,站在桥下的诗人则无法知道桥上的人的心情。这样的一种感觉实际上反映出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间关系的思考:虽然景观始终都在那里,但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却是千差万别的。通过这种方式,诗人传达了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体验的观点,强调了生活中的多样性以及个人主观性的重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月十六日同器远晚步童游桥 其一》是南宋诗人韩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4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在这个时期,韩淲已经步入晚年,他的生活较为平静,但仍然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时常与朋友一起游览山水,欣赏自然风光。这一天,他与朋友一起来到童游桥,看到了冬日里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宁静的氛围,于是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在韩淲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游山玩水,欣赏自然风光,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风尚也影响了韩淲,使他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和灵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