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堂有感 其四
胜负区区昔已非,山河今落太平时。
歌声皆是田家乐,岂有虞姬一段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的胜败已经不再重要,如今山河一片祥和。
田野间的歌声充满了快乐,哪里还有项羽和虞姬那样悲伤的故事呢?
去完善
释义
1. 胜负区区昔已非:"区区"在此表示微小、不足道的事物;“昔已非”表示过去的成败已经不再重要。这句话是说过去的胜负之争现在看来微不足道,已经过去。
2. 山河今落太平时:这句诗意味着祖国河山已经恢复了和平与安宁。
3. 歌声皆是田家乐:描述农村生活的愉快场景,农民们欢声笑语,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4. 岂有虞姬一段悲:"虞姬"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美女,曾陪伴项羽征战四方,后被项羽封为西楚霸王。后来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虞姬也随他而去,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这句诗句是在暗示虽然有虞姬这样的悲剧,但现在是太平时期,百姓的生活充满了欢乐,没有这些悲剧存在。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胜负区区”开篇,表达了历史纷争中胜败变化的相对性,通过对比昔日战场的纷争与今日和平时期的安宁景象,突出了战争与和平的不同局面。接下来的诗句,“歌声皆是田家乐,岂有虞姬一段悲。”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谐,借用了“虞姬之悲”的故事来突显和平的珍贵。在诗人的眼中,战争的残酷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和平的美好生活。这种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期盼,展现了他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古堂有感 其四》是北宋诗人黄裳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60年至975年之间,即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黄裳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他受到了儒家的熏陶,并对古代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黄裳在诗中对怀古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他在诗中提到“陈迹”、“遗恨”等词,表明了他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他也通过对古人遗迹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悟。
在黄裳所处的时代,北宋初年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政治氛围较为宽松。这一时期的文人大多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崇尚古人的生活和道德观念。黄裳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
总之,《怀古堂有感 其四》这首诗是在北宋初期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创作的。诗人黄裳通过描绘怀古堂的景象,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遭遇和心境,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