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乐府新诗

标题包含
乐府新诗
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 不羡越溪歌者苦,采莲归去绿窗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凝(约公元813年-约公元907年),字不详,号凝,唐朝诗人。他原籍为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市)人,后迁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市)。 徐凝年轻时曾游历长安、洛阳等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的诗才横溢,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关于少女出嫁的古文诗歌。第一句描述了卢女弹奏着十三弦琴,第二句说她早早嫁给了城西的优秀少年。第三句表示她并不羡慕越溪唱歌的姑娘们的辛苦生活,最后一句描绘了她在回家的路上采莲花并在绿色的窗户下休息的情景。
去完善
释义
【卢女】:指古代善于弹琵琶的女子。 【十三弦】:古时的十三弦是一种筝类乐器,常用于演奏乐曲。这里以“卢女十三弦”代表美妙的音乐。 【越溪】:代指越地的溪水,这里多水鸟,善于歌唱。越地包括了今天的浙江、江苏南部以及福建北部等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乐府的形式展现了古代女子的幸福生活,通过对卢女弹奏十三弦的美好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赞美之情。同时,诗歌还暗示了女子不必羡慕那些越溪歌者的辛苦生活,因为她们已经拥有了美满的婚姻和家庭,可以在绿色的窗户下安然入睡。整首诗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女性的关爱,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乐府新诗》是唐朝诗人徐凝的代表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世纪末到9世纪初的唐代,这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都高度繁荣的时期。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徐凝充分展示了他的才情和思想。 在徐凝生活的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然而,这个时期的统治阶级逐渐变得奢侈和腐朽,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徐凝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他对这种社会现象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唤醒人们的良知。 在这首诗中,徐凝以“乐府新诗”为题,表达了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热爱和对创新的渴望。他认为,诗歌应该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以此唤醒人们的良知,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体现了徐凝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