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张唐民下第东归

标题包含
张唐民下第东归
学古功非浅,干时命尚迍。 拾青辜壮志,垂白念慈亲。 归路天同远,生涯世自贫。 吾知君道大,驰逐老风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祖无择(1019年-1085年),字择之,又字显道,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司马光等并称“嘉祐四友”。 祖无择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学习古代知识功力匪浅, 但投身现实仍多困厄。 拿起书本慰藉雄心壮志, 满头白发却心系慈爱双亲。 前途遥远大路一条, 生活艰辛世界普遍存在贫穷。 我知道君子之道伟大, 即便老了也要追逐风起尘扬。
去完善
释义
1. 学古:学习古代的文化知识。 2. 干时:期待得到官职或机会。 3. 拾青:指科举考试落榜。 4. 垂白:意指年老,此处形容母亲的年纪。 5. 慈亲:父母双亲。 6. 归路:回乡的路程。 7. 天同远:指无论距离多远,心情都是一样的。 8. 生涯:生活。 9. 世自贫:指世代贫困的生活状况。 10. 君道:君子之道,在此指儒家的道德标准。 11. 驰逐:追逐名利地位。 12. 老风尘:生活在俗世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祖无择在科举落第后的心境和选择。首联点出诗人学习古代文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个人功名,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现实却是命运不济,一直未能如愿。颔联通过对比年轻时踌躇满志地寻找青云之路的豪情与年老时挂念亲人之间的孝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颈联则进一步指出,虽然人生道路充满曲折,但诗人仍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尾联则是诗人的自我勉励和对未来的期许:尽管人生处境艰辛,但他依然坚守正道,努力追求梦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张唐民下第东归》是北宋时期诗人祖无择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00年至1050年之间,即宋真宗至宋仁宗时期。这一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子们纷纷参加科举考试以求仕进。然而,科举并非易事,许多士子在多次应试失败后,往往会选择放弃科举,回乡从事其他职业。 在这首诗中,祖无择以张唐民为例,表达了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张唐民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最后决定放弃科举,返回家乡。诗人通过对张唐民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科举制度的残酷现实,以及士子们在面对挫折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品质。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然而,科举制度的存在使得士子们的命运变得飘忽不定。祖无择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关注士子命运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张唐民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子们在科举道路上的艰辛历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