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标题包含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约792年),字义博,唐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其父韦銮曾任都督府长史。 韦应物在唐玄宗时期入仕,历任洛阳丞、鄠县令、栎阳令等地方官职。他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曾因...查看更多
Posy0217
去完善

译文
悲伤地告别亲爱的亲人,独自乘舟进入茫茫烟雾。 我是回归故乡的洛阳人,在广陵树下听到钟声破碎。 今天在这里分别,未来还能在何处相见? 世事如同河上的小舟,顺流还是逆流,谁能说得准呢?
Posy0217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初发:开始出发。 2. 扬子:长江下游地区,今江苏扬州一带。 3. 元大:诗人的朋友,时任校书郎。 4. 归棹洛阳人:指诗人自己。 5. 广陵:扬州的古称。 6. 波上舟:比喻世事如舟行水上,随波逐流,难以安定。 7. 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
Posy0217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诗人以“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开篇,通过描绘离别时的萧瑟景象,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接下来,诗人以“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进一步描绘离别的场景,展现了别离之际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感慨。他写道:“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这两句诗寓意着人生无常,即使今日分别,也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聚。同时,诗人也将人生比作随波逐流的船只,表达了人们对未来命运的无奈和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离别情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揭示了人生中难以预料的命运,令人感叹不已。
Posy0217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韦应物的《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是他在公元758年,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创作的。这一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肃宗李亨所取代,整个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韦应物本人亦因战乱而流落他乡,远离了故土和亲人。他身处困境,无法与友人团聚,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这首诗里,韦应物借用古驿道上的别离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自己渴望团聚的心情。这种情感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坛的经典之作。
Posy0217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