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一
士龙拥鼻时一笑,司马忘机只言好。
野人浪测君子心,应为狂吟分枯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士龙":指东汉名士杜林,字子高,洛阳人。性好学,尤善风角、星算、国律等。由于学识渊博,民间称其为“百氏之师”,赞誉为“儒宗”。
2. "拥鼻":表示杜林写诗时的投入和专注状态。这里用“拥鼻”来形容他写作时全神贯注的态度。
3. "司马":指西晋文学家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人。历任河阳县令、怀县令、议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曾任散骑常侍、平北将军,史称潘安。
4. "忘机":语出《庄子·达生》中的“忘机者何?执道者之谓也。”形容心地纯净、不存机心的美好品质。在这里用来赞美潘岳的人格魅力。
5. "野人":原指乡野之人,这里可理解为平民百姓。
6. "浪测":指随意猜测或胡乱揣度。
7. "君子":指德行高尚的人,这里专指杜林和潘岳二人。
8. "狂吟":表现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与情感。
9. "分枯槁":表示诗人为抒发内心情感而耗尽了精力。"分枯槁" 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为“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意味着一种忘却世俗纷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作者泛舟湖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愉悦心情。首句“士龙拥鼻时一笑”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愉快神情。第二句“司马忘机只言好”则进一步传达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默契和共同享受宁静时光的美好。第三句“野人浪测君子心”是对那些妄加揣测的人的无视,诗人表现出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最后一句“应为狂吟分枯槁”,诗人以狂吟为乐,表明自己无惧他人眼光,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潇洒从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时期,具体年份为公元1105年。当时诗人邹浩被贬至岭南地区,流放期间,他度过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秋天。
在这样一个时期,邹浩的人生际遇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原本身为朝廷重臣的他,因直言劝谏皇帝而被革职为民,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这个遥远的地方。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也更加珍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这个时期的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外部面临着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内部则因为党争不断,导致政治腐败严重。然而,在这个背景下,邹浩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首《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一》中,邹浩通过对中秋月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在流放期间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使其成为宋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