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传道者

标题包含
与传道者
残毳编衣裹槁形,胸中底事独醒醒。 亡机冲应用时妙,活眼冷窥虚处灵。 语秀锦云春片段,气清梅雪晓零星。 而今功尽牛头懒,华鸟不来风扫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身穿破旧毛衣掩盖枯瘦身躯,心中事情独自清醒。忘却心机随时应对巧妙,洞察世事在冷眼旁观中尽显灵性。言语间如锦绣春花般绚丽,气质似梅花雪片般清雅。如今功力耗尽变得懒散,华丽之鸟不再飞来任风吹拂庭院。
去完善
释义
1. 残毳(cuì):指破旧的衣服。 2. 槁(gǎo)形:枯瘦的身形。 3. 底事:什么事情。 4. 亡机:没有世俗的欲望或心机。 5. 冲应:顺其自然,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6. 活眼:敏锐的眼光。 7. 虚处灵:在虚空中寻找灵性。 8. 语秀:言辞优美。 9. 锦云:五彩斑斓的云朵,此处比喻美好的事物。 10. 春片段:春天的美好时光。 11. 梅雪:梅花和雪花,寓意冬天的景象。 12. 零星:零散的样子。 13. 华鸟:指凤凰之类的神鸟。 14. 风扫庭:风吹过庭院,寓意心境宁静。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与传道者》中,释正觉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超脱尘世、恬静淡泊的禅意画面。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以及对于生命哲学的独特理解。他身穿破旧的衣服,却胸怀清醒的觉悟,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在宁静生活中所感悟到的生命的美好与和谐。虽然诗人的劳作已经结束,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静待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禅宗色彩,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在追寻心灵自由过程中的喜悦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传道者》是宋朝诗人释正觉的一首禅诗,收录于《五灯会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末年(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释正觉作为一位禅宗大师,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游历名山大川,寻找心灵的慰藉。在旅途中,他结识了许多同道中人,共同探讨禅宗的奥妙。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正觉深感民众的痛苦,希望通过禅宗的智慧引导人们摆脱世俗的烦恼,追求内心的宁静。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慈悲的情怀。 在《与传道者》这首诗中,释正觉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禅宗修行者的形象,表达了与同道中人共同传道的决心。他以自然界的生机勃发来比喻禅者的智慧和生命力,鼓励人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最终达到顿悟的境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