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中闻蛙声

标题包含
道中闻蛙声
一夜蛙声不暂停,近如相和远如争。 信知不为官私事,应恨疏萤彻夜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舜民,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洲渔父。北宋文学家、诗人,与苏轼、黄庭坚等大家都有交往。 他生于宋仁宗时期,具体生年不详。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家境富裕。张舜民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泛结交名士,学识渊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夜间的蛙声持续不断,有的近在耳边好像在相互唱和,有的远在远处好像在激烈争论。可想而知,这并非因为官方或个人的事务,应该是因为讨厌夜晚明亮的萤火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相和:相互唱和,此指青蛙相互呼应叫唤。 2. 疏萤:稀疏的萤火虫。 3. 彻夜明:整夜明亮。
去完善
赏析
《道中闻蛙声》描绘了夜晚道中所闻的蛙声,诗人将之形容为“近如相和远如争”,显示出蛙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景象。最后两句则透露了诗人对青蛙情感的态度:尽管它们可能在为了生活而吵闹不休,但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存在意味着自然界充满生机与活力,令人欣悦。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偶尔听到这自然界的喧闹声,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宁静和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中闻蛙声》是北宋文学家、诗人张舜民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即北宋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尤其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张舜民本人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地方官,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地方任职,又入朝为官。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赴任途中,于道中偶然听闻蛙声,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 同时期,北宋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这个时代也有一些问题,如官僚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等。这些问题对当时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或借诗言志,或描绘民生疾苦,反映出时代的某些侧面。 在这个背景下,张舜民的这首《道中闻蛙声》以蛙声为主题,既表现出他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也隐含着对民间生活的关心。整首诗通过对青蛙叫声的描绘,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