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止雨宿斋建隆观
汉家候神馆,奉诏穰沈灾。
解缨就斋幕,恍若跻蓬莱。
云罗絓朝舄,露掌承仙杯。
众真拱象帝,宝宇正崔嵬。
炉烟薰太虚,重阴为之开。
单枕不成寐,俗魂自惊猜。
心迷坐忘术,万虑无根来。
天鸡殊未鸣,霜雁有余哀。
借问麋鹿姿,云胡尘国台。
构极谢隆栋,裨山劣纤埃。
上惭稷契名,下愧丙魏才。
惟余止足戒,临路空徘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汉家圣地,奉诏求福。
脱帽入内室,仿佛登仙境。
云雾缭绕中,朝服显尊荣;露珠凝掌中,仙杯倾美酒。
诸神环绕,恭敬如天地间的主宰。
香炉香烟熏染太空,阴郁气氛消散。
孤枕难眠,世俗之心暗自疑猜。
心灵迷茫,静坐忘怀杂念。
曙光未至,霜雁仍哀鸣。
试问林中之鹿,如何屈身尘世?
建筑宏伟,胜过谢安之辈;山石微尘,与之相较皆逊色。
上位愧对稷契之名,下位愧对丙魏之才。
唯有知足而止,道路旁独自踌躇。
去完善
释义
1. 汉家:指汉朝,这里泛指中国。
2. 候神馆:古代皇帝祭祀神灵的宫殿。
3. 奉诏:遵从皇帝的命令。
4. 穰沈灾:祈求庄稼丰收的祭祀活动。
5. 解缨:解开帽子的带子,表示虔诚。
6. 就斋幕:在斋房里休息。
7. 恍若跻蓬莱:如同登上了蓬莱仙境。
8. 云罗絓朝舄:云雾缭绕中皇帝的朝服。
9. 露掌承仙杯:露水托起神仙的酒杯。
10. 众真:众多的仙人。
11. 拱象帝:向着皇帝的方向鞠躬。
12. 宝宇:华丽的宫殿。
13. 正崔嵬:巍峨高耸。
14. 炉烟薰太虚:香炉里的烟雾弥漫在整个空间。
15. 单枕:独自睡在枕头上。
16. 俗魂:世俗的灵魂。
17. 心迷:心神混乱。
18. 坐忘术:一种消除杂念的修行方法。
19. 万虑无根来: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毫无根据。
20. 天鸡:传说中的神鸟,每当黎明时分就会鸣叫。
21. 霜雁:秋天的雁群。
22. 借问:请问。
23. 麋鹿姿:比喻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24. 云胡:为什么。
25. 尘国台:尘世中的地位。
26. 构极:构造高大宏伟的建筑。
27. 谢隆栋:超越兴隆时期的建筑。
28. 裨山:小山。
29. 劣纤埃:接近轻盈的尘埃。
30. 稷契名:稷契的声誉。
31. 丙魏才:丙魏的才能。
32. 止足戒:知足的告诫。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奉诏止雨、住宿建隆观时的心情和思考。开篇两句介绍背景,描绘皇帝重视气象的情况。接下来,作者将自己想象为进入仙境一般的环境,体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后作者描写了自己在各种细节中的体验,如烟雾缭绕的烟雾,寒冷的天气等。夜晚难以入睡,心生困扰。转而反思自己的心态和处境,感慨于此地的美好与外界的纷扰。最后作者反思自身的行为及期许,虽然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情怀,但他仍认为自己的才能和贡献不足以应对现实的需求,他的心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但也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独特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诏止雨宿斋建隆观》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公元986年,宋庠被任命为枢密使。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位,相当于国家的军事统帅。此时正值北宋初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这一时期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官场腐败、地方割据等。
宋庠作为枢密使,一方面要为国家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关注民间疾苦,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在他担任枢密使期间,曾数次奉诏出巡各地,了解民情,解决实际问题。在一次出巡途中,遇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道路泥泞难行,行程受阻。
为了尽快完成出巡任务,宋庠决定在当地的一座道观——建隆观内暂住,并下令停止祈雨活动,以便早日雨止天晴,恢复正常的行程。在道观内,宋庠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奉诏止雨宿斋建隆观》,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