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庭树

标题包含
庭树
岩曲孤根为底来,婆娑生意画云开。 霜繁露重樛枝落,借问于今材不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庠(996年-1066年),字公序,号定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宋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天圣二年(1024年)高中状元,进入官场。历任翰林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岩石曲折处,有孤独的古木根基显露出来,它枝叶茂盛如同云朵散开。经过霜冻与寒露的洗礼,枝干弯曲有致,仿佛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意韵。如今的我们只能感叹,这棵树究竟算不算有用之才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庭树》: 宋庠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字公序,号元宪,因晚年居于荥阳别业,世称"荥阳公"。 2. 岩曲: 指岩石弯曲处。 3. 孤根: 单独的树根,比喻孤独无助的人。 4. 为底来: 从何处来。 5. 婆娑: 形容枝叶纷披的样子。 6. 生意: 指植物生长繁殖的欲望或力量。 7. 画云开: 形容树木生长在云彩之间,如同画卷。 8. 霜繁露重: 形容寒冷的冬天。 9. 樛枝: 弯曲的树枝。 10. 材不材: 有用还是无用。
去完善
赏析
《庭树》这首诗,以挺拔岩曲的孤根起笔,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婆娑枝蔓间的绿意盎然,仿佛在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他通过描绘霜降时节繁重的露水使得枝条弯垂,以及询问如今这棵树材是否可用,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在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更深化了对于生命价值的探讨,展示出诗歌深刻的人文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庭树》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6年,正值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宋庠是北宋初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宋庠正处在他人生的鼎盛时期。他年轻时以博学多才而闻名,后来中了状元,成为朝廷的重臣。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志,因为他正直无私,多次遭受排挤和陷害。尽管如此,宋庠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为国家和人民尽心尽力。 这个时期的北宋,虽然政治腐败严重,但经济和文化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文学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如苏轼、王安石等人。他们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北宋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这些书院成为了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的摇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