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卖蒜老叟

标题包含
卖蒜老叟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劵。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清代著名文人、诗人和文学家,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他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其家族原籍为江西抚州府临川(今江西...查看更多
josephinezhu
去完善

译文
在南阳县,有一位名叫杨二相公的人,他在武术方面造诣颇深,能力惊人。他能用双肩挑起两只船而不费力,几百个拿着长篙的船员都无法用长篙碰到他,一旦碰到,长篙就会断裂。因此,他的名声在当时非常响亮,许多人都前来向他学习。   有一天,一个卖大蒜的老头来到了演武场,他看起来十分苍老,佝偻着背,不断地咳嗽。老头在一旁斜着眼看着杨二相公,脸上带着讽刺的表情。观众们都被吓到了,赶紧跑过去告诉杨二相公。杨二相公愤怒地叫来老头,当着众人的面,一拳打在墙上,把墙打出了一个将近一尺的洞,然后傲慢地说:“你能做到这样吗?”老头回答说:“你可以打墙,但不能打人。”杨二相公更加生气,大骂道:“你这个老不死的,能让我打吗?打死你别怪我!”老头笑着说:“我已经活得够久了,如果能因为这一死让你扬名,那我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说完之后,老头就大声邀请在场的所有人见证,并写下誓言。   杨二相公被要求休息三天,恢复体力。老头自己把身体绑在一棵树上,解开衣服露出肚子。杨二相公走到十步开外的地方,用力挥拳攻击。然而,老头的肚子却没有任何反应。反而是杨二相公,由于力道过大,整个人双膝跪地,磕头道歉说:“我知道错了。”当他试图拔出自己的拳头时,发现已经被老头的肚子紧紧夹住,无法拔出。经过长时间的哀求,老头才放松肚子,杨二相公这才得以逃脱,摔倒在一座石桥之外。   最后,老头慢慢地背着他的蒜走了回去,始终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
josephinezhu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南阳县: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一带; 2. 杨二相公:封建时代对士绅的尊称; 3. 精于拳勇:擅长武术; 4. 旗丁:明清时期在衙门当差的人; 5. 篙: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6. 寸寸折裂:形容被篙击之处破碎不堪; 7. 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形容力量之大; 8. 龙钟:形容人的老态; 9. 伛偻:驼背; 10. 旁观而揶揄之:在一旁讥讽嘲笑; 11. 大骇:非常害怕; 12. 走告:奔走告诉; 13. 傲之曰:傲慢地对他说; 14.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意指能以自己的死亡来成就你的名声; 15. 垂死之年:生命垂危的年纪; 16. 写立誓劵:立下誓约文书; 17. 养息:休息调养; 18. 自缚于树:自己捆绑在树上; 19. 解衣露腹:脱去衣服露出腹部; 20. 故取势于十步外:故意站在十步之外准备攻击; 21. 奋拳击之:用力挥拳攻击; 22. 寂然无声:毫无反应; 23. 双膝跪地:跪下磕头; 24. 知罪矣:知道自己犯错了; 25. 哀求良久:恳求很长时间; 26. 鼓腹纵之:运气鼓起肚子后将对方弹出; 27. 徐徐负蒜而归:慢慢地背着大蒜回家; 28. 卒不肯告人姓氏:始终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
josephinezhu
去完善
赏析
《卖蒜老叟》是一篇描绘民间高人隐士的作品,借用了寓言的形式表现世人的偏见与浅薄。作者通过讲述杨二相公(杨)和卖蒜老叟之间的故事,展示了自身的才识深浅,以及过分自负的弊端。全诗语言质朴、情节跌宕,寓意深刻。 诗词开篇简要介绍了杨二相公的武艺高超,通过叙述他与众观者的互动表现出他的自负性格。而当一位卖蒜老叟出现时,他嘲讽杨的行为,引起了众人的惊讶。面对挑战,杨试图证明自己的实力,却反被老叟教训,最终承认错误。 此篇古诗的关键在于卖蒜老叟这个形象,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从容淡定的态度成为人们深思的地方。无论是对杨二相公的自大,还是对现实社会中诸多偏见的揭露,都使这首诗显得尤为真实和深刻。
josephinezhu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josephinezhu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