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人日送李千秋还杭
喜闻罨画初回棹,便拟共公吟过春。
何事客乡还送客,今朝人日更愁人。
风吹杯面梅花老,路转裙腰草色新。
只恐西湖留不住,重来好为活疲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非常高兴地听说你终于从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抽身回来,于是我就想和你一起在春天里尽情地吟咏诗歌。可谁知在这个令人思家的日子(春节)里,又要面临分别的不舍与哀伤。
微风轻拂,杯中酒香四溢,可梅花却已渐老;曲径通幽,绿色如茵,一路都是新鲜的气息。我怕只怕这样的美好时光太过短暂,以至于无法长久保留;再次见到你的时候,我一定要向你诉说我那疲惫但充实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癸卯:农历干支纪年的一种表示方法。
2. 人日: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人胜节”、“人庆节”等,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七。
3. 牟巘(miǎn):字如山,一作梦山,号此君轩,又号牟所。南宋时期的诗人、学者,官至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4. 罨(yǎn)画:指山水画,这里指描绘杭州风景的山水画。
5. 初回棹(zhuó):指刚刚回到杭州。棹,船桨,借指船。
6. 便拟:准备。
7. 共公:共同欣赏。这里的“公”是牟巘的自称。
8. 过春:度过春天。
9. 何事:为什么。
10. 客乡:异地他乡,这里指代杭州。
11. 杯面:酒杯表面。
12. 风吹杯面梅花老:意思是风吹过,酒杯表面的梅花都凋谢了,象征着春天的逝去。
13. 路转裙腰草色新:形容道路转弯处,草色新鲜,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14.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以秀美山水和历史文化闻名于世。
15. 活疲民:指救济贫困百姓。活,救济;疲民,贫困百姓。
去完善
赏析
《癸卯人日送李千秋还杭》是南宋诗人牟巘在癸卯年(公元1243年)的人日这一天送别朋友李千秋返回杭州时所作。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喜闻罨画初回棹,便拟共公吟过春。”表达了诗人听闻友人即将返回杭州的喜讯,心中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在春天的时光里共同赋诗抒怀。
颔联“何事客乡还送客,今朝人日更愁人。”这两句诗人感叹为何在异乡还要送别友人,而今天又是人日,这种离别的气氛更加让人忧愁。这里的“人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七,相传是人类的生日。
颈联“风吹杯面梅花老,路转裙腰草色新。”诗人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表现时光的流转和离别的心情。春风吹拂着酒杯,梅花逐渐凋谢;道路曲折,绿草却崭露头角。这些景象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寓含着诗人对时光的感慨。
尾联“只恐西湖留不住,重来好为活疲民。”诗人担心西湖的美景无法留住友人的脚步,期待着他再次归来,能为疲惫的人民带来活力与希望。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故乡杭州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癸卯人日送李千秋还杭》是南宋诗人牟巘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创作于宋理宗淳祐九年(癸卯年,公元1249年)的正月初七,即人日节。在这期间,牟巘作为一位隐逸文人,虽身处乱世,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通过诗歌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金、蒙两强并峙的时期,战事频发,民生疾苦。然而,这个时代的文人却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自信和文化自觉。他们关注国家命运,关心百姓生活,用自己的笔杆子书写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在这个背景下,牟巘写下这首送别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