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八咏楼
八咏楼中景,都从笔下收。
使君容此客,诗卷重于舟。
我颇曾三至,君应倍四愁。
潇湘与章贡,千古只同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八咏楼的景色都在笔下一览无遗。
这个地方的主人允许我来参观,可见他的诗书才华胜过那船上的货物。
我曾经来过三次,而你应该比我更忧伤四次吧。
潇湘和章贡两地,自古就一同流淌在历史长河中。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依照他人诗篇的韵律写成的新诗。
2. 八咏楼:位于浙江金华市区,是纪念南朝诗人沈约所建的楼阁,因为沈约有“登楼望秋月”等八首描绘该楼的诗歌而得名。
3. 都从笔下收:指诗人将八咏楼的景色全部收入自己的笔下。
4.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的是湖南、江西两地的地方官。
5. 诗卷重于舟:形容诗人的才情丰富,其诗作的价值胜过船只承载的货物。
6. 三至:这里是诗人第三次到访八咏楼。
7. 四愁:屈原在《离骚》中提到自己生发出四种忧愁。这里是指诗人在八咏楼想起了许多关于江山、故乡、历史的感慨。
8. 潇湘:湖南省的主要河流,流经衡阳、长沙等地。
9. 章贡:江西省赣州市章江和贡江的合称,流向赣江。
10. 同流:指湘水与赣水的江水汇流流入长江,共同流向大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述了八咏楼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自身的才情。诗人巧妙地将眼前的景象纳入自己的笔端,表达了他的文采和豪情。颔联则表达出使君对作者的尊重和信任,将诗卷视为比船更重要的宝物。颈联中提到作者曾多次游览八咏楼,而使君应该会为此生出更多的忧愁之情。尾联则以潇湘与章贡两地为例,表达出历史长河中的世事无常,人们只能与之共流的无奈。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八咏楼景色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八咏楼》是南宋诗人牟巘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时正值南宋中晚期,战乱频繁,国家动荡。
牟巘,字少逸,祖籍湖州乌程人,其人生经历坎坷。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得到了当时文坛名士的赏识。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多岁才考取进士。仕途上也并不如意,曾任江西吉州司理参军、国子监学正等职,后因忤逆权臣被贬谪至江州庐山书院。
在牟巘所处的时代,南宋面临着金国的严重威胁。绍兴和议后,虽然暂时稳定了宋金关系,但金国时常背信弃义,发起侵扰。而南宋内部,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百姓生活困苦。这一系列问题使得牟巘忧国忧民,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牟巘创作了《次韵八咏楼》一诗。通过对八咏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江南风光的怀念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牟巘的文学才华和爱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