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和真长新春偶书

标题包含
次韵和真长新春偶书
东风寂寞掩柴关,时苦删文笔冻干。 只把诗情磨世态,更凭酒力御春寒。 尘埃不必频弹铗,岩石终期共挂冠。 叹息焚和名利者,乾坤未似斗筲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庶(1019年-1058年),字亚夫,一作亚父,晚号青社。北宋著名文人,江西诗派诗人之一。 黄庶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就中举人,历任州县官职,颇有政绩。在任期间,他关心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寂静的柴门,此时写诗的文笔苦涩,枯燥无味。 我仅以诗意触摸世界的姿态,借助酒力抵挡春天的寒冷。 世事纷扰何必常常感慨,与君相约共同归隐山林。 感叹那些为名利燃烧自己的人,在这广阔的天地间,他们的视野和胸怀都不如一个容器宽广。
去完善
释义
1. 东风:东方吹来的风,常指春天来临的风。 2. 寂寞:孤单冷清。 3. 柴关:用树枝编成的门。 4. 时苦:经常痛苦。 5. 删笔:删削笔尖。此处指写作不畅。 6. 冻干:因寒冷而干燥。 7. 诗情:诗人的情感。 8. 世态:社会状况。 9. 酒力:饮酒后的力量。 10. 御春寒:抵挡春天的寒气。 11. 尘埃:比喻微小的世俗事务。 12. 弹铗:意指愤懑不平。 13. 岩石:比喻坚定不移的志向。 14. 挂冠:辞官归隐。 15. 焚和:焚烧和议书。 16. 名利者:追求名利的人。 17. 乾坤:天地。 18. 未似:不像。 19. 斗筲:指度量狭小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庶的一首抒怀之作。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态度。 首联“东风寂寞掩柴关,时苦删文笔冻干”,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春风吹过,柴门紧闭,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孤独与寂寥。同时,诗人又以“时苦删文笔冻干”来表达自己创作的艰难,笔冻干意味着文思枯竭,这是对创作困境的形象描绘。 颔联“只把诗情磨世态,更凭酒力御春寒”,诗人以“诗情”来应对世俗的烦恼,通过饮酒来抵御寒冷的天气,这是诗人自我排解的一种方式,也是他的人生哲学的体现。 颈联“尘埃不必频弹铗,岩石终期共挂冠”,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他不希望为了名利而奔波劳碌,宁愿像岩石一样坚贞不屈,挂冠归隐,追求心灵的宁静。 尾联“叹息焚和名利者,乾坤未似斗筲宽”,诗人对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表示惋惜,认为他们的人生天地并不宽广,只有真正放下名利,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态度,充满了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黄庶在新年之际写下这首《次韵和真长新春偶书》,以表达他当时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40年至1058年之间,正值黄庶的壮年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黄庶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虽然屡试不第,但他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杜甫、韩愈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他的作品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大事,体现了他对社会的关切和责任感。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正处于北宋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在这个看似繁荣的时代,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民不聊生的现象时有发生。黄庶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对这些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希望通过诗歌揭示现实的残酷,唤起人们对社会公正的关注。 在这首《次韵和真长新春偶书》中,黄庶通过对新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借新春这个契机,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黄庶卓越的诗才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