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沙沟店
高柳长涂送客吟,暗惊时序变鸣禽。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抵万金。远岭抱枝围野色,行云随马弄轻阴。摇鞭喜入肥城界,桑柘阴浓麦浪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高大的柳树和漫长的道路边,我送别客人,低声吟咏。忽然发现时节的变化,引得鸟儿们鸣叫不已。连续三天的清凉微风驱散了炎热,及时到来的好雨比万两黄金还宝贵。远方的山岭环绕着枝头,围起了田野的颜色。流动的云彩随着马蹄一起舞动,在阴影中穿梭。挥动马鞭,我们高兴地进入了肥城的边界,那里的桑树和柘树枝繁叶茂,小麦的波浪起伏。
去完善
释义
1. 高柳:高高的柳树。
2. 长涂:漫长的路途。
3. 时序:季节的顺序。
4. 清风破暑:清凉的风吹散了炎热的天气。
5. 好雨依时:适时而来的好雨。
6. 抵万金:形容极其宝贵或难得的东西。
7. 野色:原野的景色。
8. 行云随马:流动的云彩和马儿一起行进。
9. 轻阴:淡淡的阴影。
10. 肥城:山东的一个城市。
11. 桑柘:桑树和柘树,这里指代树木。
12. 麦浪深:麦子成熟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初景象的抒情诗。诗人以高大的柳树和漫长的道路为背景,表现出即将分别的哀愁情感。接下来,他通过观察时节变换的声音(鸣禽)来表达对时间的敏感。清风和连续三天的雨水使得天气变得舒适宜人,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好雨”一词暗示了农民对适时降雨的热切期望,突出了夏初的自然规律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接着,作者用远处的山岭、浮云及随风飘动的柳絮等元素表现田野的宁静与美丽。最后两句则表现出进入肥城地界的喜悦心情,以及农忙景象中桑树、麦田的勃勃生机。全诗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凸显了诗人深厚的田园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沙沟店》是元朝诗人王恽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在这一年里,诗人王恽担任元朝官员,负责管理蒙古国的政务,并在当地进行了多次巡视和考察。
在这个时期,元朝刚刚建立不久,正处于稳定政权、发展经济、加强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元朝的官员,王恽在任职期间亲身经历了许多社会变革和国家治理的问题。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疾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他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首诗中,王恽通过对沙沟店的描绘,展现了元朝时期北方地区的一处驿站景象。诗中提到了马嘶、鸟鸣、山色、水光等自然景象,以及车马、商旅、戍楼、烽烟等社会现象,体现了当时蒙古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时间的感慨,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