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钱塘江
昔年乘醉举归帆,隠隠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喝醉时摇着归帆,
青山在前,太阳已落下一半。
江水倒映回光照亮远方,
水中的仙子都穿上了淡淡的红色衣裳。
去完善
释义
昔年:过去的日子,这里指诗人过去的某次乘船游览。
隐隐:形容景物不清晰,时有时无的样子。
前山:前面的山脉,这里指的是钱塘江上游的山脉。
日半衔: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暗示着傍晚时分。
好是:副词,意思是真好,很美妙。
满江:整个钱塘江的景色。
涵:包容,含蕴。
返照:夕阳的余晖。
水仙:指钱塘江中的水鸟。
齐著:一起穿着。
淡红衫:水鸟羽毛的颜色,此处的“淡红”与首句的“昔年”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昔日时光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钱塘江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昔日的美好回忆中陶醉的景象。诗人通过“乘醉举归帆”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接下来的“隐隐前山日半衔”一句,通过对夕阳的描绘,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柔和的光彩,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在诗的后两句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江水以人的情感和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钱塘江水的独特韵味。“好是满江涵返照”一句,既赞美了钱塘江的美丽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而“水仙齐著淡红衫”则进一步刻画了江水如仙子般美丽动人,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整首诗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表达出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钱塘江》是北宋诗人李觏所创作的七言律诗,描绘了钱塘江的壮丽景色。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50年左右,正值北宋中期。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他一生追求功名,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多次落第。尽管如此,李觏并没有放弃对学问的追求,他的文学成就和道德修养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此外,李觏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关注社会问题,主张改革。
在李觏生活的时代,北宋正处于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然而,虽然国家表面上繁荣昌盛,但由于政治腐败、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李觏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对于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关注。
在这首《忆钱塘江》中,李觏通过描绘钱塘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繁荣的期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李觏的文人情怀和政治抱负,以及他对时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