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祀大火十二首 荧惑位奠玉币用《嘉安》。
馨香接神,肸蚃恍惚。
求神以诚,荐诚以物。
有藉斯玉,有篚斯币。
是用荐陈,昭兹精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芳香迎接神明,心灵感应微妙而难以捉摸。
向神明表达诚意,通过礼物展示忠诚。
这块宝玉就是凭证,这个竹篮盛着钱币。
用这些来献上,彰显我诚挚的意愿。
去完善
释义
1. "绍兴祀大火十二首":这是一首祭祀大火星的诗。绍兴,南宋的年号;大火,即火星。
2. "荧惑":古指火星,因其光芒闪烁,令人迷惑,故称。
3. "位奠玉币":在神位前放置玉和币。
4. "馨香":指香气。
5. "肸蚃恍惚":形容神灵来临时的状态。肸蚃,指声音传播的样子;恍惚,指模糊不清。
6. "求神以诚":用真诚的心祈求神灵。
7. "荐诚以物":通过物品来表达真诚的心意。
8. "有藉斯玉":藉,垫子;斯,这;这句意思是有了这个垫子放玉器。
9. "有篚斯币":篚,竹筐;这句意思是有了这个篮子放钱币。
10. "是用荐陈":是用,因此;荐陈,献上。
11. "昭兹精意":昭,显示;兹,此;精意,真诚的心意。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祭祀火的古代诗词。从题目中的“绍兴祀大火”可以看出,这是在南宋时期进行的祭祀火神的仪式。诗中描述了祭祀的过程和氛围,表达了人们对火的敬畏之情。
首先,诗人提到了“馨香接神”,意为用香气迎接神明降临,体现了古人对神的尊敬和敬仰。接着,诗人通过“肸蚃恍惚”一词描绘出祭祀时的神秘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之中。
接下来,诗人提出了“求神以诚,荐诚以物”的观点,强调在祭祀时需要用真诚的心来祈求神明,同时献上祭品以表示敬意。这里的“诚”指的是诚挚的心情,而“物”则是指各种祭品。
随后,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祭祀的具体过程:将玉器放在祭坛上(“有藉斯玉”),再将钱币放入竹筐里(“有篚斯币”)。这些祭品都代表了人们对于神的虔诚之心。
最后,诗人以“是用荐陈,昭兹精意”作结,表达了通过献上祭品,将人们的诚意和精神展现给神明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火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绍兴祀大火十二首 荧惑位奠玉币用《嘉安》》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161年,即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在这段时间里,陆游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在前一年的科举考试中失败,这让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在诗中,陆游表达了对天神大火的敬仰之情,希望通过祭祀来祈求国家平安、人民安居乐业。这段时间内,陆游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变革,他深感家国之痛,因此在诗中流露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此外,这个时代正值南宋初期,金兵南下,中原沦陷,南宋政权岌岌可危。陆游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更加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他的这种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