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木叶亭皋下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树叶纷落的亭子旁边,临近重阳节,也是洗衣的时节。奈何满怀忧愁如同庾子玉肠,满头白发似潘岳两鬓斑白,胡乱簪上菊花,连花儿也觉得羞愧。傍晚的天际,在白苹烟雾的尽头,红蓼在水中独自生长。草丛有情,夕阳无语,雁儿在南方水滨排成一字形,人在西楼上依偎着栏杆。
想她的容颜是否安好?只能通过书信和绣字来了解对方的情况。遗憾的像是彩云聚散离合,青鸟上下沉浮,传递不了消息。面对眼前的一切感到烦恼,内心的热情却依旧如故,仅仅一寸长的眉毛却在抱怨无尽的愁绪。这种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就让它随着流水东去吧。

去完善
释义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是南宋文学家张耒创作的诗词。下面是该诗的部分词语注解:
1. 木叶:树叶。
2. 亭皋:水边的平地。
3.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4. 捣衣:古时候洗衣服的方式,用木棒敲击衣服使其干净。
5. 庾肠:原指忧虑不安的心情,这里指的是思家之情。
6. 潘鬓:指南朝文学家潘岳,他《秋兴赋》中有“斑鬓”一词,此处借指自己头发变白。
7. 白苹:一种水生植物,秋天开小白花。
8. 红蓼:草本植物,夏日开花,红色或白色。
9. 南浦:指送别的地方。
10. 西楼:古代建筑中的楼阁。
11. 安否:是否安好。
12. 香笺:写字的纸,对亲人朋友的问候。
13. 锦字:织有金线的书信,多用于写情书。
14. 两处:指相隔两地的人。
15. 碧云:绿色的云彩,形容遥远的距离。
16.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
17. 芳心:美好的心情。
18. 寸眉:眉毛。
19. 禁甚:禁得起。
20. 分付:分别给予,这里指寄托。

去完善
赏析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象的词作。词的上阕以景抒情,通过描绘木叶、捣衣、黄菊等景物,展现了秋季的萧瑟和离别之苦。同时,“老侵潘鬓”一句也表达了作者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无奈。下阕则转向了对远方佳人思念之情。“玉容知安否?”一问表明了作者的担忧与关心,而随后的“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诚与执着。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世界,令人感慨万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18年前后,此时的张耒年事已高,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在这段时间里,他远离了官场纷扰,过上了宁静的生活,心境也趋于平和。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矛盾。徽宗皇帝在位期间,朝廷腐败,民间疾苦。然而,身处其中的张耒并未直接触及这些现实问题,而是选择以寄情山水、抒发个人情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