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居池上亭独吟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此刻,我的胸襟已然开阔无碍,世俗的机巧之心也已平息,那么这些日常用具又能刻上什么样的铭文呢?

去完善
释义
浩然:形容胸怀坦荡、志向远大;机:机心,指世俗的算计与欲望;几杖:古代文人常用的家具,这里暗指生活中的琐事。

去完善
赏析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心境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从纷扰尘世中抽身而出后的超脱状态。开篇两句点明时间地点,“日午”“树阴正”勾勒出一个静谧的午后场景,“独吟”则突出了孤独却自得其乐的情境。中间两联通过“蜂教诲”“鹤仪形”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勤劳与高洁品质的向往,同时借助“法酒”与“清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追求身心和谐的理念。最后两句总结全篇,表明自己已经摆脱了功利之心,回归到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之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浓厚的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彼时刘禹锡正处于人生的沉思与自我沉淀期。他历经宦海沉浮,多次遭贬,深感人世无常。在一个晴朗的白昼,他独处于池上亭中,四周宁静,树阴匝地。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有感而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思索,写下此诗。他从蜂的勤劳、鹤的高雅中汲取教益,借饮酒调和精神,以清琴陶冶性灵,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心怀浩然之气的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