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蕙兰芳引

标题包含
蕙兰芳引
虹雨乍收,楚天霁、乱飞秋鹜。 渐草色衰残,墙外土花暗绿。 故山鹤怨,流水自、菊篱茅屋。 日暮诗吟就,澹墨闲题修竹。 更忆飘蓬,霜绨风葛,几度凉燠。 叹归去来兮,何日甬东一曲。 黄芦满望,白云在目。 但月明月长夜,伴人清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允平(1236年-1316年),字君衡,号西麓,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等职。 陈允平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彩虹般斑斓的雨突然间停止了,广袤的天空变得晴朗起来,也颇有点“乱飞”的状态,就像秋季的水鸟在天空中无拘无束地飞翔。 草木的颜色逐渐黯淡下去,衰退、凋残,围墙之外的土壤表面显现出深绿色的花纹。 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和那儿的鹤群,可能正在发出幽怨的声音,潺潺的水流经过种满菊花的路边茅屋。 太阳将要落山,此时诗兴勃发,我以淡泊的笔墨随性书写着身边的竹子。 还想起了那飘零的蓬草,以及我所穿过的风霜,经历了多少的寒冷与温暖。 感叹未来的归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甬东那里弹奏一曲。 满眼望去,都是黄绿色的芦花,白色的云朵就在眼前。 只有明亮的月光陪伴着我度过漫漫的长夜,也见证了我的孤独。
去完善
释义
《蕙兰芳引》是南宋诗人陈允平的词作。下面是该词的词句注释: 1. 虹雨:即彩虹,这里形容雨后的天空。 2. 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天空。 3. 秋鹜:秋天的野鸭。 4. 衰残:指花草凋谢。 5. 土花:地衣的一种,又称苔藓。 6. 故山:故乡的山。 7. 鹤怨:典出《搜神后记·丁令威》,讲述了丁令威化为仙鹤的故事。这里借指离愁别绪。 8. 菊篱茅屋:描绘了乡村的景色。 9. 澹墨:淡墨。 10. 修竹:细长的竹子。 11. 飘蓬:飘泊不定的生活。 12. 霜绨风葛:形容寒冷的天气。 13. 凉燠:冷热变化。 14. 归去来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名句,表达回归田园的愿望。 15. 甬东一曲:甬东,古地名,位于今浙江宁波市。这里指回归故乡的曲调。 16. 黄芦:枯黄的芦苇。 17. 白云在目:喻指远方的家乡。 18. 月明月长夜:指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漫长的夜晚。
去完善
赏析
《蕙兰芳引》是南宋词人陈允平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情词。该词以雨后彩虹为开篇,描绘了秋天晴空中群鹜乱飞的景象,紧接着以衰草、绿色苔藓和寒菊等元素衬托了秋天的萧瑟与寂静。词人在描述自然景致的同时,将离乡游子的漂泊之情与乡思结合在一起,流露出深沉的哀愁。 随着词意的发展,作者又回忆起了曾经的风霜岁月,以及飘泊生涯中的冷暖交替。通过“归去来兮”这句诗句的引用,表达了词人对归乡的期盼和对家乡生活的向往。然而,眼前的景象却是满眼的黄芦和咫尺的白云,令他倍感孤独与寂寥。 结尾两句“但月明月长夜,伴人清独”则进一步抒发了词人的惆怅之情。在漫长的夜晚中,唯有明月相伴,这无疑是对游子内心寂寞的深刻揭示。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巧妙地将游子的情感投射其中,使读者能够深深感受到词人的离愁与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蕙兰芳引》是南宋词人陈允平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4年,正值南宋末期。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朝的灭亡、蒙古帝国的崛起等,这些事件对南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允平,字君衡,号西麓,浙江杭州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轻时,他曾担任过州县官员,后因战乱辞官回乡。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和词为主,作品多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这个特殊时期,陈允平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在《蕙兰芳引》中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看到周围的亲朋好友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心中充满了哀愁。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尽一份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