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冬至

标题包含
冬至
冬至宵虽短,孤眠恨自长。 枕单寒入梦,窗破月窥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即使在冬至的夜晚时间短暂,孤独地入睡也会让人倍感漫长。枕头和床单的冰冷让我难以入眠,透过破损的窗户,月光照进了我的床铺。
去完善
释义
《冬至》龙辅: 1.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2. 宵:指夜晚。 3. 短:这里指白天的时间短。 4. 孤眠:独自睡眠。 5. 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 6. 自:自己感到。 7. 长:这里指夜晚的时间长。 8. 枕单:指枕头和床单。 9. 寒入梦:寒冷的感觉进入梦境。 10. 窗破:窗户破损。 11. 月窥床:月光照进破损的窗户,映在床铺上。
去完善
赏析
《冬至》这首诗通过对冬至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冬至宵虽短”点明了诗的主题,即冬至之夜。这里的“宵”指的是夜晚,而“冬至宵”则意味着冬至的夜晚。诗人以“虽短”来形容冬至夜晚,暗示了这种夜晚虽然短暂,但却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感慨和思念。 接下来的“孤眠恨自长”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情。这里的“孤眠”是指诗人独自一人入睡,而“恨”则是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人用“自长”来形容这种情感,表明这种情感如同一根无形的线,将他与外界联系在一起,让他在短暂的冬至夜晚中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思念。 接下来两句“枕单寒入梦,窗破月窥床”则是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枕单”指的是单薄的枕头,而“寒入梦”则意味着寒冷的夜晚让诗人难以入睡,只能在梦中寻求温暖。而“窗破月窥床”则描绘了窗户破败,月光从裂缝中照进房间的场景。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简陋,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冬至》这首诗通过对冬至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至》是唐代诗人龙辅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冬至这一节气时,作者在寒冷的天气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繁荣的顶峰,但同时也潜伏着危机。龙辅作为一位文人,其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在京城长安度过了许多艰苦的岁月,或许是因为科举考试失利,或许是因官场斗争而遭到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渴望愈发强烈。 唐玄宗天宝年间,虽然表面上繁华盛世,但实际上朝廷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人龙辅身处其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压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美好时光的向往,以及对于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既反映了诗人的个人境遇,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普遍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