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江城子
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
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等到曲子结束前去询问弹奏者,却发现人影全无,只留下几座青翠的山峰静默伫立。
去完善
释义
湘灵:传说中的湘水女神,相传她擅长鼓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山水相映的画卷。开篇点明地点“凤凰山”,并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秀丽的氛围。“水风清”与“晚霞明”两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将读者引入一个澄澈明朗的世界。接着,“芙蕖”与“白鹭”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赋予其象征意义——自然万物皆有灵性,彼此之间存在着微妙的情感联系。
下阕转入听觉描写,“哀筝”的出现打破了先前的平静,引发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词人巧妙地运用“湘灵”的典故,使整首词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暗示着这种情感或许源自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结尾处,“人不见,数峰青”则以空灵之笔收束全篇,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词融写景、抒情、叙事于一体,语言凝练隽永,意境深远悠长。它不仅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造诣,也透露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任职杭州通判期间,曾多次游览西湖及周边山水。这首词作于凤凰山下,正值夏日雨后初晴时分。此时的苏轼虽处仕途顺遂之时,但内心深处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已有深刻体悟。他借景抒怀,在自然美景中融入个人情感与想象,以婉约清丽之笔描绘出一幅如梦似幻的江南画卷。词中"湘灵"暗指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更添几分神秘浪漫色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