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香山松源和尚
率庵自笑风流甚,醉后何须苦恋杯。
十字路头荒草店,引他来往两三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率庵暗自觉得自己风流倜傥,醉酒之后何必苦苦留恋酒杯。
在十字路的路口有一家荒凉的草屋小店,引导着人们来来往往多次经过。
去完善
释义
1. 香山:地名,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北部,是佛教圣地。
2. 松源和尚:指居住在香山的和尚。
3. 率庵:作者的名号。
4. 风流:这里指闲适的文人生活。
5. 醉后:喝酒后的状态。
6. 何须:表示不需要。
7. 十字路头:交叉路口。
8. 荒草店:指路边的荒凉小店。
去完善
赏析
《访香山松源和尚》是一首描绘作者探访香山松源和尚的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潇洒风流的自嘲,以及对于酒后的醒悟。“率庵自笑风流甚”,这里的“率庵”是作者自称,表明自己虽然风流倜傥,但也能自我调侃,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与洒脱。而“醉后何须苦恋杯”则表达了诗人对酒的清醒认识,即使沉醉其中,也能在酒醒之后反思自己的行为。
接下来的两句,“十字路头荒草店,引他来往两三回”,描述了诗人拜访松源和尚的过程。在荒凉的十字路旁,有一家杂草丛生的店铺,这里是他们两人的相会之地,彼此往来交流了多次。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与松源和尚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方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香山松源和尚》是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梵琮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80年至1206年间,即南宋孝宗至光宗时期。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相对稳定,佛教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释梵琮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在南宋各地游历,结交了许多名士和僧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他曾在香山寺拜访过松源和尚,两人相谈甚欢,于是有了这首描绘他们交往的诗歌。
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佛教的支持力度较大,寺院成为了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僧侣们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这种风气使得释梵琮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思想,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浓厚的禅意,表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