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山畔小池台
癸卯,种梅于西岩,地瘦难立,石间无花。今岁十一月,辄先开数枝,喜之,为赋。
山畔小池台。曾记幽人著意栽。乱石参差春至晚,徘徊。素景冲寒却自开。
绝绝照琼瑰。孤负芳心巧翦裁。应恐练裙惊缟夜,残杯。且放疏枝待我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癸卯年,在西边的岩石地带种植梅花,因土地贫瘠难以扎根生长,石头缝隙里很难看到花朵。今年十一月份,竟然早早开了几朵,我满心欢喜,于是创作此篇。
在山边的小池塘边。记得当年那个有心人特地栽种。春天的脚步总是有些混乱和晚来,让人流连忘返。尽管身处寒冷的环境却依然朴素坚定地绽放。
这样美丽的花儿应当珍惜并欣赏。可能因为太美以至于让人眼花缭乱,但就算只剩下残羹冷炙,也要勇敢开放,等待我去欣赏它那纤细却又坚韧的品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畔:山脚下。
2. 小池台:指小型的池塘与平台。
3. 幽人:隐士。
4. 参差:形容事物不整齐或不一致。
5. 素景:简洁的美景。
6. 冲寒:冒着寒冷。
7. 琼瑰:美玉。
8. 孤负:辜负,对不起。
9. 芳心:指美好的心意。
10. 巧翦裁:巧妙裁剪。
11. 应恐:恐怕,担心。
12. 练裙:洁白如练的裙子。
13. 缟夜:白昼,光明。
14. 且放:暂且放下。

去完善
赏析
《南乡子·山畔小池台》是一首描绘梅花主题的词,通过写景、抒情与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领悟。词的上片以“山畔小池台”开篇,简练地点明了环境背景。接下来“曾记幽人著意栽”则意味着这段美景曾经勾起了诗人的回忆,那是他当年亲手种植的梅花,如今已亭亭玉立。随着春天悄然到来,梅花在乱石丛中傲然开放,诗人为此徘徊不已,感慨万千。
下片“绝绝照琼瑰”赞美了梅花之美,如同稀世珍宝般璀璨夺目。随后“孤负芳心巧翦裁”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遭遇的担忧,因为它可能会被素色的衣物和破损的酒杯所破坏。然而,诗人仍然怀着美好的期望,认为梅花应该静待春天的到来,等待他的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乡子·山畔小池台》是南宋词人叶梦得的一首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38年左右,即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由于金人的入侵,南宋朝廷被迫偏安江南一隅,国家局势处于动荡之中。
叶梦得此时年事已高,曾在北宋末年担任要职,如户部尚书、尚书左丞等。靖康之变后,他随宋徽宗南渡,后来因为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罢官。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生活经历了许多波折,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个人遭遇的不满。
在这种背景下,叶梦得创作了这首词。词中的“山畔小池台”并非实指某处,而是象征一种宁静、超脱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在乱世中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