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盛孝章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因此不再一一详述。
去完善
释义
倒悬:比喻困境;临溺:濒临溺水。
去完善
赏析
本文是一篇恳切动人的求援书信,孔融以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打动读者的心弦。文章开篇通过“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感慨,营造出时间流逝、人生短暂的悲凉氛围,为后文盛孝章的困境铺垫情绪基调。
接着,作者详细描述盛孝章的遭遇,将其置于“困于孙氏”“妻孥湮没”的绝境之中,令人顿生怜悯之情。同时,孔融入木三分地指出,如果连盛孝章这样的贤才都无法保全,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也将崩塌。他引用《春秋传》以及燕昭王、郭隗等历史故事,进一步强调贤才的重要性,并暗示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理应承担起保护贤士的责任。
整篇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有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又有理性分析的深刻洞见。孔融不仅是在为盛孝章请命,更是在呼吁一种尊重贤才、弘扬友道的社会风气。语言凝练典雅,行文流畅自然,堪称古代散文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室倾颓。孔融在五十岁时写下这篇书信,正值壮志未酬、忧国忧民之际。他深感岁月流逝,时光无情,而自己与同辈名士如盛孝章等皆已步入暮年,却仍未能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盛孝章因困于孙氏政权,处境孤危,妻离子散,令孔融倍感痛惜。于是,他借《春秋传》中的典故和历史人物郭隗的故事,向曹操陈情,希望其能伸出援手解救盛孝章,同时表达对贤才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这封信不仅是为友请命,更隐含着对乱世中人才流失的忧虑以及对复兴汉室的殷切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