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
作别又如许,何当置我旁。
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
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
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分别已如此之久,何时才能把我带到你身边。
翻卷舒展着书籍在手中,辗转反侧月亮映在床前。
我们志同道合千年之远,彼此相思却不能相见。
面对疾风我不禁三次叹息,这深情厚谊难以估量。
去完善
释义
1. 和元晦:诗人以和诗的方式与元晦进行唱和,即回应元晦的诗篇。
2. 择之:元晦的字,这里用来尊称元晦。
3. 又如许:表示又过了很长时间。
4. 何当:何时能够。
5. 置我旁:指元晦在诗人身边陪伴。
6. 卷舒:打开和卷起,这里指翻阅诗书。
7. 展转:翻来覆去,形容诗人夜深未眠。
8. 月侵床:月光洒在床上,形容夜深之时。
9. 合志:共同追求理想。
10. 师千载:以古人为师,效仿他们的高尚品质。
11. 谩:徒然,白白地。
12. 一方:远方的人或事物。
13. 临风:面对风吹,这里指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4. 三叹息:多次叹息。
15. 此意:这种情感。
16. 渺难量:难以估量,形容情感深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首句“作别又如许”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无奈;第二句“何当置我旁”则是期待再次相聚的渴望。接下来,诗人以“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描绘了孤独的心境,表现了分别后的思念之情。最后四句“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则是对友情的赞美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表达了一种深厚而深沉的感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张栻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当时张栻已56岁,正担任静江府知府兼广南西路安抚使等要职。
在那个时期,国家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士人之间广泛交流学术思想,相互唱和。作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张栻在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张栻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早年曾因为直言进谏,被贬官至静江等地。后来尽管受到朝廷重用,但在权力斗争中也多次遭遇挫折。
由于这段人生经历,使得张栻对人生的曲折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与友人们远离朝政、隐逸林泉的闲适生活态度,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