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

标题包含
秋夜
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干(809年-约880年),字雄飞,号玄英子,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方干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而未被录取。此后,他放弃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漫长而警醒的睡眠后醒来,此时已是深夜三点了。梦境破碎,留下一片寂静和深深的思念。灯光微弱,孤独明亮。月光洒在空无一人的窗户上,静谧的墙壁上传来虫子的鸣叫。尽管远离家乡已久,但心中依旧充满无尽的深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度鸿:即“度雁”,指雁叫度过夜空。 2. 惊醒:被惊醒。 3.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4. 三更:古代夜间分为五更,三更相当于现在的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 5. 梦破:梦醒。 6. 寂寥思:孤独寂寞的思绪。 7. 灯残:灯火将尽。 8. 零落明:灯光微弱,时亮时暗。 9. 空窗:窗户敞开,月光可以照进屋内。 10. 闲月:悠闲的月光。 11. 幽壁:僻静的墙壁。 12. 静虫声:安静的虫鸣声。 13. 离乡:离开家乡。 14. 无限情:无尽的思乡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夜晚中醒来时的情境和心境。诗人以“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开篇,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在梦境中被惊醒的过程,同时传达了夜深时分的心境。接下来,“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在梦中醒来的瞬间感受,突出了环境的寂静与孤独,以及灯光的微弱与凄凉。 接下来的“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两句,通过窗外的月光和墙壁上的虫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这种氛围使得诗人更加思念故乡,因而有了“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的感慨。诗人以这两句结尾,表达了远离故乡、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代表作品之一,创作于公元9世纪初期。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方干正处于他人生中一个较为低落的时期。 唐末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方干作为一位士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未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实现抱负。他一生漂泊不定,曾多次参加科考,但都名落孙山。这使得他对现实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失望和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方干通过《秋夜》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现实的无奈。他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唤醒人们的良知,共同关心国家的未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